距离泉州市20多公里的晋江市罗山镇有一座山叫华表山,“双峰角立如华表然”。山上巨石累累,又叫做万石山。山的东麓有一座庵掩映在绿荫中,不算起眼,但她所保存的摩尼教遗迹却震惊了世界。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到这考察,高度评价她的文物价值,认为是世界上唯一的、很独特的,具有世界性和历史性的意义,是考察活动的一次最大发现、最大成就。这个庵及其石刻就是国务院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草庵石刻。
据道光《晋江县志》载:“麓有草庵,元时建,祀摩尼佛”。初为草筑,故名草庵。元至元五年(1339)改为石构歇山寺建筑。在寺中的圆形佛龛内,当时的信徒利用岩石的不同天然色彩,雕刻了一尊高1.54米、宽0.83米的摩尼光佛像,犹如天造地设;雕像背后刻十八道波线状佛光纹,代表着光明之神、光明四射的意义。
摩尼教又称“明教”、“牟尼教”、“明尊教”,是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创立的世界性宗教,其教义杂糅佛教、基督教、祆教而成。7世纪末,摩尼教传入我国,唐开元中又传到了“世界宗教博物馆”——泉州。到明初,摩尼教逐渐被其他宗教所融合。一代高僧弘一法师就三住草庵,或度岁讲经,或养疽习静,每次“淹留累月”,竭力弘扬佛法,使草庵宗教文化氛围更加浓郁。今天,让我们来瞻仰法师的书法遗迹,感受法师的博大情怀。
1933年12月31日(十一月十五日),弘一法师由传贯法师、性同法师陪同,从厦门来到草庵度岁,到1934年2月回厦门,前后在草庵住了两个多月。(见弘一法师《南闽十年之梦影》:十一月,我搬到草庵来过年。民国二十三年二月,又回到南普陀。)当时撰并书了两副楹联,其一现刻于庵里的石柱上:草积(原字加了艹)不除,时觉眼前生意满;庵门常掩,毋忘世上苦人多。对联首字嵌”草庵”两字。弘一法师显然看透了世间的浮华,悟到生命的意义并得以超脱,他把目光洒向尘世中苦难的人们。其二现为木板雕刻,位于摩尼光佛两侧:石壁光明,相传为文佛现影;史乘载记,于此有名贤读书。正月,晋江梵行清信女讲习会第一期始业,他题写“清高勤苦”四字,以资鼓励。回南普陀之前,弘一法师又写了“万石梅峰”四个大字,刻于寺后山岩上。
弘一法师第二次到草庵,是1935年农历十二月,他在日记中写道,十二月初三日(12月28日)到泉州,卧病草庵。在《南闽十年之梦影》中,他说:我于民国二十四年到惠安净峰寺去住。到十一月,忽然生了一场大病,所以我就搬到草庵来养病。这一回的大病,可以说是我一生的大纪念!在这场大病中,弘一法师写了遗嘱与传贯法师:
命终前,请在布帐外助念佛号,但亦不必常常念。命终后,勿动身体。锁门历八小时。八小时后,万不可擦身体及洗面。即兴随身所着之衣,外裹破夹被,卷好,送往楼后之山凹中。历三日,有虎食则善,否则三日后,即就地焚化(焚化后再通知他位,万不可早通知)。余之命终前后,诸事极为简单,必须依行,否则是逆子也,演音启。
弘一法师愿将尸身供“虎食”作“极为简单”处理,足见他仁人爱物的佛心。
所幸弘一法师在草庵养病一个多月,转危为安,于第二年正月中旬往厦门继续治疗。在厦门的日子里,他撰写了《重兴草庵记》,后来改动了数字,刻在黑页岩上,现嵌于草庵东壁上,与摩尼光佛互相辉映。
重兴草庵碑
惠安瑞集岩大华严寺沙门演音撰并书
草庵肇建,盖在宋代。逮及明初,轮奂尽美。有龙泉岩,其地幽胜。尔时十八硕儒,读书其间,后悉进登,位跻贵显。殿供石佛,昔为岩壁,常现金容。因依其形,劐造石像。余题句云:“石壁光明,相传为文佛现影;史乘载记,于此有名贤读书”。盖其事也。胜清御宇,寖以零落;昔日金刹,鞠为茂草。中华建业十二载,瑞意、广空上人,伤其废圮,发意重兴。绵历岁时,营治堂宇。壬申十月,复建意空楼三楹,虽未循复旧观,亦可粗具规范。余于癸、戊之际,岁暮春首,辄居意空,淹留累月。夙缘有在,盖非偶然。乃为述记,垂示来叶焉。于时二十七年,岁次析木。
后又记曰:瑞意上人,重兴草庵,功在万世。于中华壬申三月二十六日示寂,尔后每年于是日念佛回向,永久勿替。
弘一法师最后一次到草庵,是1938年1月19日。这一年正月元旦始至初十日止,他在草庵讲《华严普贤行愿品》(见《弘一大师全集》第八册P204)。约于正月二十日,他又到泉州承天寺,讲解佛经了。也在这一年,弘一法师把草庵门联“草积(原字加了艹)不除,时觉眼前生意满;庵门常掩,毋忘世上苦人多“赠俞啸川居士,并在题记中说::此数年前为草庵所撰寺门联句,下二句,疑似古人旧句,然亦未能定也。眼前生意者,生意指草而言。此上联隐含慈悲博爱之意。宋儒周程朱诸子文中,常有此类之言,即是观天地生物气象,而兴起仁民爱物之怀也。
弘一法师三次驻锡草庵,留下了诸多墨宝,或镌于石,或刻于木,或列于厅堂,或传乎民间,其“绚烂之极,归乎平淡”的书风,其弘法利生、不忘家国的情怀,不管是书法界也好,宗教界也好,都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