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朴是高层次的审美
早些年,要买到好的茶器,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对于茶席美学也没有这么讲究,茶具,能用就行。
近四十年,中国人的生活是实打实地改善了,对于器物的追求,也不再是以往的「能用就行」。
但到底什么是「美」?仍众说纷纭,难有共识。
其实「美」,不只是一种感官,而是一种思想。
「 当 代 茶 文 化 复 兴 」
茶界对于茶文化开始讲究美学与茶道的流行,称为「当代茶文化复兴」,最早由台湾、香港、马来西亚、日本等地的茶人所掀起,后来慢慢流传到中国大陆,影响一代茶文化至深。
△台北茶人周渝的紫藤庐
海外茶人使用的器具遂成风潮,港台、南洋一带惯于使用工夫茶具,以紫砂小壶、白瓷小杯著称;日本则有着历史悠久的烧制陶瓷历史,如志野烧的柴烧杯,或匠人的青花杯,都引领了这波茶具的审美。
△高桥道八 日本老青花
△伊万里烧 日本老青花
港台、南洋一带多老器,又有老茶,「老味」遂成潮流,老器皿不仅直接反映了旧时代的韵味,也令茶席风格多了胶片般的历史感。
△台北茶人周渝的老茶器
△台湾茶人王介宏演绎传统工夫茶
△台湾茶人蔡奕哲演绎传统工夫茶
台湾受中国文化影响深,又与日本经贸往来密切,不仅诞生了各式各样的柴烧器皿、也孕育了诸如晓芳窑这样的专业中国仿古瓷。
△得益于台北故宫的清宫旧藏,晓芳窑得以直接借鉴
早期「茶文化复兴」影响中国大陆茶文化并不多,两千年以后,与外界交流越趋密切,「茶文化复兴」才全面进入中国这一块「原生土壤」,并蹦出新的火花,一直延续到今天。
总的来说,海外茶文化复兴,主题在探讨「茶文化是什么?」,试图将茶文化从原本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变成融合美学、义理与哲思的茶事文化。
△新加坡茶人李曙韵 台北「人澹如菊」茶书院、北京「茶家十职」创办者,著有《茶味的初相》。
不过,在中国大陆,「茶文化复兴」其实已悄然变为中国人的文化寻根之道。
匠 心 之 路
茶,是中国人寻根的媒介。
一杯茶远不止是一杯茶,背后还有丰富的山、水、人、器物、历史……的故事。正因有这些故事,中国文化寻根才有了脉络。
△《茶源地理》团队致力于探索茶产地的地理人文故事
中国茶具历史源远流长,寻根之意,在于找回这些漫漫历史下的精华。挑起大梁的,是遍布各地的匠人。
△刘捷 弥云斋 致力明清瓷的探索
△阮德瀚 融合潮汕工夫茶与景德镇瓷艺
△徐昇 润砂堂 专精紫砂摹古器
△张涛河南非遗汝瓷技艺传承人
唐宋元明清,千余年历史,中国茶具文化演变中始终保持充沛的活力。
唐器繁华多样,宋器质朴简洁,元器东西交融,明器精细高雅,清器硕大恢弘......每个时代,器物的美,与当时的社会思潮都脱不开关系,研究器物的美,其实就是在研究古代思想的精髓。
匠人们深挖古代文化,去糟粕存精华,精炼匠心,只为成就好器。
△元無 创新宋韵草木灰釉极简瓷器
对他们而言,复兴不等同复古,而在「法古改新」。
只有自信地认为自己老祖宗的东西好,并能转化出当代的美学,这样才称得上是「匠心」。
退 而 求 其 次
古代农业社会由于科技的限制,器物精致程度有限,但到了现代工业社会,已经完全有能力做出各方面都达到极致的器物,可是,极致并不等于美。
美是感官,是思想的延伸,感动人的东西,必有其内涵。
当代器物总体以质朴为美,但质朴并不等于粗糙,相反,质朴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
质朴与极简,是时常并列的词汇,极简主义,当代风行,苹果手机、无印良品都是代表。
正如哲学语汇「少即是多」,极简所追求的,是藉由大量的减法来达到最少的元素含量,却能承载最大化的功能。
质朴,是「退而求其次」,不追求满满当当,要的是清寂与朴美。
正如同禅宗主张「顿悟」,真正的悟道并不一定是对佛家典籍了若指掌,而在于内心的了然通透。
质朴与极简都是运用减法的美学,都是向「内」索求,对于人的素养要求很高,因此说质朴是高层次的审美。
高层次的质朴之美与文化寻根联系起来,正是当今匠人工作室努力的目标。
这些工作室遍布景德镇、龙泉、宜兴、杭州等地,每家都有自己擅长的风格,他们都致力于审美提升与文化寻根,并对器物有内涵的追求。
△弥云 仿元青花工艺锡口大茶罐
相信有一天我们终将深谙中国文化的内涵,并对中国文化有着了然于心的自信,到那时候,我们才是真的「文化复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