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胖泥的一位朋友非常苦恼,她有一个5周岁已经读大班的孩子,但是她最近发现,孩子一直不爱说话,几乎从来不跟老师和小朋友们主动沟通,而且课堂上总走神,总是沉静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老师要求家长配合老师进行引导,家里的老人说这是孩子的性格特点,不用在意。
不知道大家身边是否有这样的孩子:平时胆子挺大的,也挺活跃的,但是需要他表达说话的时候,比如上台讲话、和客人打招呼,他的声音就很小。有时候在人多的地方,他也不愿意说话表达自己。
其实,孩子不爱说话,要具体看他处于哪个年龄段,以及是长期还是短期不爱说话。
2-3岁的孩子
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处在“单独游戏时期”或“平行游戏时期”,喜欢一个人探索世界,这个时候可以主动和孩子多交流,询问他“自我游戏”相关的话题,一般孩子都比较愿意分享。
超过5岁的孩子
3—6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家长如果能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对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情感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但如果孩子年龄已经超过5周岁或6周岁,人际交往日趋增多,如果依旧不爱说话,这种情况家长的确应该引起重视,因为背后可能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那么,孩子不爱说话,到底是为什么呢?又该如何解决呢?有以下几种情况:
1、孩子每次表达得到的反馈都是负面的
有一种情况是,孩子身边经常和他沟通的人,给他的表达所带来的反馈基本都是负面的。比如孩子一唱歌,爸爸就反馈说唱得还不够好、孩子一说话,妈妈就训斥她话不要太多,安静一点。
也就是说,不管这个孩子说什么,他得到的反馈都是负面的,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把说话和批评联系在一起,而没有得到正面的鼓励和引导,他就不愿意在人面前说话,因为他觉得,我只要说话,我接受的都是不好的,那我为什么还要说呢?
可是,当他一个人的时候,他又可以玩得很开心,因为没有人会去评价他。
解决办法:
反思自己并且观察孩子身边的人,是否经常打压孩子或者否定孩子,让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如果有,就要及时纠正这种沟通方式,并适当引导和鼓励孩子,肯定他的表达和表现。
2、爸妈给了错误的示范,孩子缺乏有效的沟通环境
这种情况一般是孩子的生长环境导致的,比如父母不爱说话,或者生长的家庭本身是一个沉闷的家庭,也就是身边的人都是比较沉默安静的,这就会给孩子一个错误的示范作用:原来这样就可以,大家都这样,我不需要表达,我保持沉默就可以了。
另外就是,爸爸妈妈有时候上班了一天,回家什么都不想干,也不爱说话,和孩子也没有沟通,也会给孩子营造一种“缺乏沟通的环境”,也是不对的。
解决办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爸妈自身存在着沉闷、不爱说话,那对孩子来说,就会带来一个错误的示范作用。因此,父母自身要积极起来,多和自己的“小天使”说话沟通,对父母来说,这其实也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不是吗?
3、孩子缺失表达的机会
这种情况就是,孩子身边的人太爱说话了,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太积极了,孩子只要一个眼神,他们就知道孩子要什么了,都帮他做好了,那这就会导致孩子变得“懒得说话”。
因为在孩子认为:“我只要点点头、抬抬下巴,就可以达到目的,那我干嘛还要说话呢?反正你们都能明白我的意思。”
解决办法:
这样的孩子,不妨给他充分表达的机会和空间,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都可以提供一个舞台给他们,比如让孩子给弟弟妹妹上课、给客人介绍家里的摆设等等,只要让他们尝试,他们是可以爆发出惊人的潜力的。
4、孩子本身就是性格内向的孩子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他们有的外向有的内向,性格特点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
有些孩子不是不爱表达,也不是环境问题,而是自己本身性格就比较内向,他的社交方式就是偏向被动,他可能在受到别人的感染或者鼓舞之后,才会开始主动社交,但其实他真正正常沟通起来是没有问题的。
解决办法:
家长自己要摆正心态,每个孩子的发育特点都是不同的。对于内向的孩子,不需要去强求他非要积极表达,只要心理是健康积极的,平时也乐于沟通,能正常交流,就无需过于担心。
那说到正确引导孩子表达,家长可以从下面这2个小技巧入手:
● 环境法
带孩子去公园、动物园或商场,鼓励孩子与陌生的小朋友、售货员对话,或者让孩子说一说一路上都看到了哪些认识的植物、小动物们。
或者让孩子说出为什么喜欢这个玩具,或者为什么必须给他买玩具的理由等等。用这样的方法让孩子懂得语言表达的作用,孩子就会明白沟通有多么重要,以后就会积极主动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 游戏法
孩子天性爱玩,可以试着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比如“纸杯电话”,孩子和家长各拿一个纸杯,分开一定的距离,妈妈小声通过纸杯在孩子耳边说出要传递的话,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传递给爸爸。在游戏中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增进了亲子关系,简直一举两得!
总之,孩子不爱说话,背后肯定都有更深层的原因,家长要多观察,多了解。而让孩子主动开口说话,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家长应该做到耐心,多和孩子交流,正确地引导孩子,并配合老师在学校的教育,让孩子体会和不同人交流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