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没有养过小狗或小猫,但我喜欢这些小萌物。也曾考虑过养一个,上学的时候宿舍明令禁止不许养,等到可以养的时候,工作又太忙,怕照顾不过来。所以,为了缓解一下我的“狗饥饿”状态,我时常去家附近的一个咖啡店,去逗一逗那里的小泰迪。我当初写了一段文字来记录这个小萌物:
次数多了,小泰迪也认识我了,看见我便叫着向我扑来,在我身边蹭来蹭去,徘徊着不离去,我摸摸它的头顶,像对待小孩子般地溺爱。
这一段会不会让大家萌动人心?相信大家会说,写得太普通了吧!那么,你是不是还处在这个阶段?
确实,文章不能这么写,按舒明月老师的话讲,避陈词滥调如避蛇蝎。这些都是陈词滥调。
那么该如何写出萌翻众人的文字呢?怎样让萌物为文章添彩呢?
先给萌物下一个定义,萌物绝不仅仅限于小猫或小狗等宠物,而是本身让人产生萌态的动物。换句话说,只要这个小动物让你觉得特别可爱、特别通灵,都可以描摹进文学作品中,给文章添彩。因此,萌物在文章中的作用也就出来了:“虚构作品中酌量添加萌物可大大增加阅读趣味。”
文中精选了一些萌物片段,涉及到冯骥才的《珍珠鸟》、沈从文的《边城》、汪曾祺的《鸡毛》、阿城的《孩子王》、川端康成的《禽兽》、费滢的《鸟》、淡豹的文章等,可以找来读读。题目虽然叫《汪曾祺的“鸡教”与杨绛家的“猫”》,但后者并未详细阐述,杨绛家的“猫”按作者的话来讲,只是跑了个龙套。所以我想,在此,作者可能只是从技术层面来考虑问题,在此不赘述。
那如何来很好地描写这种萌态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大师们是如何描写的?
一只极小的猪跑过去,忽然停下来,很认真地在想,又思索着慢慢走。——阿城《孩子王》
鸱鸺一见他的脸,气得瞪圆双眼,不住地摇晃着瑟缩的脖颈,啾啁鸣啭,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川端康成《禽兽》
这一只脚上扣了线,没办法飞走,只是展展翅膀,然后歪头看他。——费滢《鸟》
看这些个字眼,作者在写他们喜爱的小动物时,都用了拟人语,他们将这些萌物的动作按照自己的内心世界加以诠释,像宠溺自己的小孩子般耐心细致地描摹,揣摩它们的心理。可见,想要让读者爱上这些萌物,自己首先要发自内心地喜欢才可以,也就是人们说的“童心”!
舒老师在书中又举了《斑羚飞渡》的例子作为反面教材,告诫读者拟人语要适度,要点到为止。揣摩动物心理是必须的,但不要没有节制。换句话说,不要夸大处理,不要自作多情地增添一些完全没有的过大情节!
再看汪曾祺的《鸡毛》,这一段写得真是好:
每天一早,文嫂打开鸡窝门,这些鸡就急急忙忙,迫不及待地奔出来,散到草丛中去,不停地啄食。有时又抬起头来,把一个小脑袋很有节奏地转来转去,顾盼自若,——鸡转头不是一下子转过来,都是一顿一顿地那么转动。到觉得肚子里那个蛋快要坠下时,就赶紧跑回来,红着脸把一个蛋下在鸡窝里。随即得意非凡地高唱起来:“郭格答!郭格答!”文嫂或她的女儿伸手到鸡窝里取出一颗热烘烘的蛋,顺手赏了母鸡一块土坷垃:“去去去!先生要用功,莫吵!”这鸡婆子就只好咕咕地叫着,很不平地走到草丛里去了。到了傍晚,文嫂抓了一把碎米,一面撒着,一面“咕咕”叫着,这些母鸡就都即足足地回来了。它们把碎米啄尽,就鱼贯进入鸡窝。进窝时还故意把脑袋低一低,把尾巴向下耷拉一下,以示雍容文雅,很有鸡教。鸡窝门有一道小坎,这些鸡还都一定两脚并齐,站在门坎上,然后向前一跳。这种礼节,其实大可不必。进窝以后,咕咕囔囔一会,就寂然了。于是夜色就降临抗战时期最高学府之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新校舍了,阿门。
读完这一段,我对舒老师的文字深有感触:可以想象汪曾祺老先生在鸡窝旁细致观察鸡的模样。平时多么平常的场景,经由汪曾祺的笔下描摹出来,简直让人萌心大发!所以,和颜色篇、花事篇、美食篇相通的一点就是观察力。描摹任何一项事物都要进行细致地观察。奉劝大家如果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最好都把观察到的内容拍下来或者是用笔先写下来,留待写作备用。在日后的写作中,将观察到的小动物的姿态进行有顺序地分析描摹,拟人和比喻手法要运用得贴近、有趣。
舒老师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文学之永恒价值,就在于不厌其烦地传达最细微的人类经验,令阅读者生发出共鸣,且觉知到差异。而求同存异,正是造就和谐世界的关键。”
此外,还有一点,舒老师对于《珍珠鸟》的文字其实并不赞赏,但她唯独对他描写的珍珠鸟难以忘怀,萌动人心。也有一方面原因,因为描摹对象本身就有萌态,因此,在写作之初,如果没有太好的文字驾驭能力,在选材方面,一定要选择足够萌的描摹对象,这样只需要配以平时准确的文字,就可以轻松萌翻众人了!
然而,在文章中增加萌物的效果,也不全是增加阅读趣味的。我发现,以悲剧收场文章中的萌物描写在揭示主题的同时,更为主题增添了一丝感伤。如《鸡毛》是以文嫂对悲惨命运的宣泄作为结局,通篇看来,只有描写鸡的那一段灵动可爱,可看完结局再回味,却真真不是个滋味儿,看故事的结尾:
“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
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曲、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
这金昌焕真是缺德,偷了文嫂的鸡,还借了文嫂的鼎罐来炖了。至于他怎么偷的鸡,怎么宰了,怎样退的鸡毛,谁都无从想象。
你能想象这个结尾再配上萌翻众人的小鸡,真真是让人心碎呢!我们是不是更能体会文嫂被人偷鸡的痛苦呢!
再比如,沈从文《边城》中的黄狗,在文中陪伴主人并与主人欢乐互动,但“整体上却使人觉得“狗吠人愈静”,其实更强化了翠翠的孤雏身份。”
所以,对萌物的细致生动的描摹,还能够深化主题,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