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从何时起,我变得沉默。
在此之前我的表达欲还算正常。虽不能称之为“张牙舞爪”,正常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毫无阻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自己的表达欲正在慢慢丧失。
早在刚上大学的时候我就知道,大学里包容多元的课堂从无对错之分,而社科当中,面对一个问题的讨论本身才是最有意义之事。只不过那时的我,面对来者依旧锱铢必较,妄图与之一争高下。
我妄图与很多人一争高下。
我急于证明自己是对的。在拥有表达机会之时,我常表现得冒失。无论观点稚嫩与否,我总是急于证明自己是对的,甚至还试图说服别人同意我的想法,却因为一个问题往往见仁见智而常常导致事与愿违。
有次在一个小型研讨会上,我向老师提出了关于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冲突,并与之辩论,老师不紧不慢的回答并否认我的想法后,十分和蔼地告诉我:“如果还想有进一步的探讨,可以发我邮箱。”接着便继续进行下一个环节。后来的研讨我只字未进,只为自己的幼稚行为愧疚难当。
只可惜,我每时每刻仍旧想证明自己是对的。
这次的辩论换到了网络。学新闻的都明白,网络舆论带给人的压力之巨大难以想象,网络暴力便如此发生。
那是一场维护学校声誉的恶战。出于维护母校名声的热切,我以个人的名意在微博话题下面澄清。我以为这句评论会像之前在其他话题下的评论一样瞬间被评论的热潮淹没,但是并没有。评论的热潮的确来了,只不过我的那句评论就像万箭齐发之时正中了敌人的靶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句话说的总没错。有人同意你的发言,就一定有人反对。只可惜我低估了他们的实力,在网络上被一堆网友围攻之时,我才发现让别人接受我的观点简直是在异想天开。那段时间我备受煎熬,面对他们的谩骂我甚至连发表自己观点的勇气都失去了。
这场辩论本身是短暂的,网络上的记忆也是短暂的。
等到热搜消失之后,便没有人再记得此事。我的朋友圈里关于母校事件的观点可以形成三派:支持、反对和不站队。随着时间的推移,看了校方的声明,我才慢慢看明白,我的想法没有错,那些反对我的网友同样没错,这件事情既然存在争议,就有存在争议的理由,而争议本身也无对错之别。而我也相信,那些热衷于辩论的群体,也绝非是为了说服某个人,只是辩论之过程才才让他们迷恋。
后来我觉得那些在舆论发生之时选择不站队的朋友十分明智。所以,大概是从那时起,我也慢慢地学会隐藏自己的想法,表达欲大概也就是这样丧失的吧。
后来当我在课堂上只坐在角落里的时候,面对老师对讲台下学生提问的情景,我只能选择低下头装作没有听见,因为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又该回答些什么。听到别人的观点,再无站起来与之辩论的热情,因为我觉得每个人的想法都有之合理性。
表达欲望丧失带给我的沉默渐渐使我对自己的想法再无信心与表达的勇气,而后渐渐丧失了表达的能力,甚至失去思考的能力。词不达意是我最怕又常常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不知何时才能拾起,拥有被别人听到和看到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