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童年是美好的,甚至还冠以“金色的童年”。区区实在不敢苟同。童年给我的欢乐少之又少,几乎没什么印象。倒是童年的苦难印象历久不灭 。
在书中常常看到,说某某、某某名人小时候生活很艰苦,平时只能吃些豆腐菜之类。看后感慨良多。要知道,小时候豆腐对我简直是奢侈。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不知是从哪里弄了一枚二分的硬币,刚好村里有一个走乡串户卖豆腐的,就去用二分钱买了一小块豆腐,躲到僻静处,美美地享受起来。那乳白的色泽,那湿软的质感,那清香的豆味,虽然没加任何佐料,却至今难忘。现如今吃过了多少佳肴美馔,基本没什么印象。
还有就是仲秋吃月饼。一家七口人,一个烧饼大的圆形月饼,切成七份,每人一小页儿。因为少,因为块儿小,因为舍不得,因为难得,所以那时吃月饼有一个独特的吃法:用牙齿,一回“磨”掉一点,再在嘴里停留半天,舍不得快一点咽下。就这样一小块月牙儿月饼要吃上好长时间。想想那才叫“享用”“美食”!
那么肉呢?肉?一般情况下,简直是不可能的!只有过年时,或走亲戚时,或可吃到一点。小时候最盼望过年,最喜欢走亲戚。就是因为过年走亲戚可以吃得好一点,甚至可能吃到让人馋涎欲滴的“肉”。坐大桌(我们这儿吃宴席的俗称)时,小孩子都早早手拿筷子严阵以待,死死地盯着那盘条子肉,只等大人发话“吃吧”。说时迟那时快,看谁的筷子夹得狠夹得准,霎时盘里的条子肉已精光见底。走亲戚回来的路上,还各自炫耀自己一下子夹了两块,那得意的神情!那美滋滋的劲儿!欢呼雀跃-----
过年吃饺子不可不说。看看当年是什么饺子馅吧。用小插床插一大锅白萝卜丝儿,这是主要原料。再用一块带皮和厚脂肪的猪肉在热锅底上蹭几下,算是放了油。次要原料是“肉”:是炼过的油渣。这样在锅里翻几番,饺子馅就成了。说是肉馅不见肉,说是有油不见油。就这样的饺子我能吃几碗。过年吃的馍,好些的,是包了白面皮的花卷儿,里面是粗粮。肉丸子,说是肉丸子,其实全是猪骨头或是鸡骨头。那,那些剔下来的肉呢,宝贝着呢,让亲戚吃呢,哪能轮到自家人!
那,一年下来,就不吃肉吗 ?吃。什么时候吃呢?很多机会。比如谁家杀猪了煮肉,去人家等着,给你一块骨头。记得有一次在邻家啃骨头,正站在人家院子里啃着,没想到一只可恶的狰狞的狗也来与我分享,那时小,个子低,狗不用费劲就能啃到我手里的骨头。当时没想那么多,就踢狗,那狗本就不是省油的灯,就咬了我一口,我连吓带疼哇哇大哭-----。哪像现在,啃大骨头,坐在饭店里,还要高雅地戴上塑料手套。有的嫌麻烦,嫌吃相不好,根本不动。还有就是吃死猫死狗,吃病牛病马病猪甚至带囊虫的猪肉,(居然没有得病),还吃花豆娘儿(一种常趴在椿树上的昆虫,翅膀很华丽漂亮)、知了、知了的幼虫,甚至屎壳郎----
平时吃饭,拿什么下饭?菜是有的!红薯叶,芝麻叶,荞麦叶,槐花,柿树花,面条菜,水不棱,马齿苋等,在野菜 也见不到的漫长的冬季怎么办?办法也有!各种咸菜,韭菜花儿,芥疙瘩,酸菜。这也没有了,怎么办?有的是办法!炒豆,再在蒜臼里捣碎,加点盐,和点水,成了,就饭吧。更妙的是烙几张白面油馍,切成丝,用蒜汁辣椒水一拌,又成了一种菜肴,可以就饭了。别说,这两种别出心裁的下饭菜,还很好吃呢。这也没了,怎么办?天无绝人之路,穷苦百姓战胜苦难对付饥饿的智慧是无穷的!那就直接用辣椒水就玉米糁糊涂粥吧!我的爹我的娘啊,您老人家那时真是匠心独运啊,亏您想得出!
在那样艰难的日子里,您二老居然把我养得很胖!
我百思不得其解 !
若干年后的今天,我 终于想明白了!
因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吃的就是草,也能膘肥体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