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草莓多少钱一斤?”
“20块!”
“16卖不卖?”
“最少18,买就拿走。”
“那好吧,来一斤”
这可能是我们生活中最常遇到的谈判。还有很多例子,大到企业间谈合作、谈并购;小到家长让小孩现在做作业,小孩想一会儿做;远到历史上的各种条约达成;近到生活中去买一杯奶茶。
谈判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1、怎样定义谈判?
假设我有一个心里预期a,你有一个心理预期b,a与b的差值就是双方心理预期外的额外收益,把这个额外收益比作蛋糕,那谈判就是双方协商这个蛋糕如何分的过程。
2、那我们需要谈判吗?
一个简单的逻辑,如果不谈,对方会想办法拿走所有蛋糕。谈,就是去争取获得蛋糕或者获得更多的蛋糕的机会。
3、如何去争取自己的蛋糕?
首先我们要确定蛋糕的大小。现实生活中,因为每个人的心理预期不一样,所以蛋糕大小是一个变化的量,想知道蛋糕大小就必须去了解、去计算。
这里分享一个有趣的游戏:
下面两图分别是谈判双方的资料,且互相不知道对方的资料写什么。
游戏中双方怎样去确定这个蛋糕的大小?
• 希望给丽莎加薪的阿力期望是30%
• 希望控制预算的杰克期望是5%
那么蛋糕大小就是25%,双方平分蛋糕后的条件该是上涨17.5%。
但是现实生活中蛋糕计算并不是简单的数学,需要在与对方的一次次交流中确定。
4、谈判对方是敌是友?
分蛋糕时,一般认为是零和博弈,一方多必然导致另一方少,所以我们自然认为对方是敌人,只有最大限度压榨对方,自己才能最大程度的获益。但是如果在蛋糕大小可变呢?接着上面阿力和杰克谈判的案例,其中有两个很关键的点,可以使得他们化敌为友:
• 杰克:与成本减少相一致
• 阿力:拥有每人7000-12000的可变薪酬福利范围
意味着可变薪酬福利范围是77000-132000,差了55000,如果合理控制了福利,把福利的一部分作为薪酬加给丽莎,达到了既减少成本,又给丽莎加薪满足她的要求的结果,这个游戏就从零和博弈变为非零和博弈了。
在我们实际生活中也是如此,有时靠着换个解决思路,谈判对手可能会变为合作伙伴。
5、谈成和谈不成,哪个好?
在确定双方是唯一谈判对方的情况下分蛋糕,成比不成好。不成,蛋糕消失;成,不管大小,起码得了蛋糕。但如果有其他谈判对象,选择让你得到蛋糕最多的一个。
总结:
1. 谈比不谈好
2. 分蛋糕时,分比不分好
3. 知道双方的预期,合理平分蛋糕
4. 谈判对手可能变为合作队友
这里仅以简单经济学思维解答谈判这件事,排除了情绪、感情等因素,为你进行谈判时提供思路,并能解决简单问题。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