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幸福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张德芬
就像佛教说的,心外求法即是外道,任何以为外在的事物可以决定我们内在感受的想法,都是简单粗暴的实用主义。我们应该从向外寻求幸福的错误思想中跳脱出来。正如爱是一个动作,而非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感知能力,而非一种状态。任何期望通过改变外部环境来使自己幸福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这种人可能永远都感受不到幸福。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等我买了车....”“等我换了大房子.....”“等我挣了多少钱.....”,但当他们真的实现了这些目标后,他们可能会觉得别人的车更好,他家的房子更大,某某人挣的比我多好多倍....他们内心总是有太多的需求要去满足,而忽略了感知当下所拥有的。
亲密关系
从心理学的角度,人们之所谈恋爱,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所谓真爱就是对童年未满足的需求的一种追求。如果一个孩子在童年时,没有得到来自父母关于归属感的感受以及确定他对家庭很重要时,他就会在一生当中不断地去寻找谁能够给他带来这样的感觉。
孩子的两大主要需求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这两类需求都是来自人类共同的“爱与被爱”的本能。在孩子努力寻求归属感时,他们很快意识到,如果想要永远被爱,并成为父母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最好的办法就是证明自己具有特殊价值。于是“想要变得特别”的欲望就诞生了,而这一欲望正是激发我们浪漫情怀的主因。
回头想想,在亲密关系中,你是不是很享受在对方的世界中成为最特别的那个人的感觉。
如果我们恋爱是为了满足内心的需求,那情侣为什么会吵架也就显而易见了——因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在亲密关系的互动中,如果一个人感到失望、愤恨,一定是因为伴侣没有满足Ta的需求。这种反应通常来说是因为Ta内心缺乏爱(如果我们需要某样东西,一般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Ta幼时没有从父母身上得到足够的爱,就希望从伴侣身上得到,如果Ta还是没有得到Ta想要的,只会让Ta从前的想法牢不可破:没有人爱我,世界没有爱!
我们需求别人来爱我们,即意味着自己心中缺乏足够的爱。而如果你能不把自己的需求强加在伴侣身上,你就能在自己内心深处找到你真正需要的事物。摆脱了需求的束缚,你就能感受到纯粹的爱。
“两个人开始恋爱的时候,期望就是通往地狱之路,因为期望会把接受和让人自由等充满爱意的感觉,挡在门外,如果我们不能接受别人现在的样子,或者不让他们自由的走自己的路,那么我就不是真的爱他们,我只是想从他们身上得到满足,与他们建立亲密关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爱,而是为了满足我们小小的自私需求”
幸福的婚姻
PS.
今天下午从南京到上海,因为周末两天还要上课学习,所以本想好好发挥一下的题目变成了对之前听的两本书的摘抄梳理,掺杂了一点点个人感触加以串联,第二本书甚至虎头蛇尾的直接贴上了之前做的导图,连摘抄都没有了。不过从个人的角度来讲,相比较之下《幸福的婚姻》给出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精华都在导图里了,而《亲密关系》更底层更理论一些,所以摘抄为主。就晨读材料所谈到的这个话题,我觉得这两本书能带给大家的启发会更大,尤其《幸福的婚姻》,我觉得其中的方法完全可以涵盖住《连接感》中所提到的。强烈推荐大家去进一步了解一下这两本书,《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克里斯多夫·孟著和《幸福的婚姻》约翰·戈特曼著。
本着完成比完美更重要的态度,交一份关于晨读的晚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