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喜剧片难免摆脱不了两样东西:「夸张+巧合」。说好听了那是一种艺术手法,说不好听了就是套路。
当然,套路不一定不好,只要能表达出创作者的观点意图就算成功,像印度电影《神秘巨星》这种(励志加维护女性权益)。
那么除此观点意图之外呢,毕竟我们谈的是喜剧,自然越搞笑越好了。而这个“搞笑”通常就得依赖夸张+巧合了。所以,一部喜剧片的搞笑程度跟电影的现实性是成反比的。换句话说:越是想搞笑多一点,就越得夸张加巧合一点,越是夸张加巧合多一点,损失的现实感就越多一点。
而我们今天要谈的这部 2017 上映的美国电影《大病》(The Big Sick),竟是一部摒弃了「夸张+巧合」的非典型喜剧片。那还能笑出来吗!看看便知!
为了便于阐述本人以上观点,特拿来最近热映的《神秘巨星》作比较。当然,两部电影没有好坏可比性,手法不同而已。
1、两部电影相同的主题
《大病》讲的是一个巴基斯坦裔的美国青年,与整个家庭乃至巴基斯坦千年婚嫁传统抗争,最终获得自由爱情的故事。
《神秘巨星》则是一个怀揣唱歌梦想的女孩儿,突破重重困难(包括封建传统,包括贫穷与家暴),最终收货梦想的故事。
乍一看两部电影的确相似,然而,他们通向终点(结局)的方式却截然不同。我们接着往下看。
2、两部电影不同的渲染手法
就拿电影音乐来说吧:《大病》的原声音乐用的是减法,音乐几乎只在每场戏间歇处或是两人深度对话时才出现,其余则一律从简。为什么要这样?因为音乐通常带有强烈的主观引导性,它能破坏电影的真实性,把观众强加进某种情感之中。这也就是 侯孝贤 或 迈克尔·哈内克 那种导演为什么慎用电影音乐的原因所在。
再看看《神秘巨星》:动辄就唱,还不是一般的清唱,即便是在火车上、家中,也是大编制乐队配器,还得加上色彩、舞台、旁人的惊异眼神渲染烘托。有人说这便是印度片的特色,人家民族就是又歌又舞的。这倒没错,但要知道,电影不唱的时候,音乐(音效)也没闲着的,只要稍有煽情的地方,便是强打击乐加弦乐伺候。电影蒙太奇算被用到家了!
其实两部电影不单在音乐上的渲染手法截然不同,其他各个环节都不同,比如说表演...
3、两部电影不同的表演手法
说到表演相信谁都能看出两部电影的一个最大的不同:没错,就是哭戏——
《大病》里有争吵,有痛心,有生死抉择,可却几乎没有哭戏,最多也就是眼圈发红;
而《神秘巨星》就不同了,“哭”是电影带动情绪的一个重要的手段,虽没有音乐分量那么重,但去了哭戏的话。电影效果会大大减半。
当然,说这些不是为了谴责哭戏,还是那句话,表现手法不同。还有,毕竟《神秘巨星》里的哭戏比起中国电影电视剧,那还真差远了!
4、两部电影不同的结构设置
关于两部电影的结构,我只需把其电影故事情节线各自复述一遍,各位便可一目了然:
《大病》故事线:
「男主干夜场时勾搭上一女孩儿」→「两人发生一夜情」→「两人分开」→「两人再次约会」→「两人日久生情」→「两人再次分开」→「男主勾搭上另外女人」→「女主病男主被迫救急」→「男主被动与女主父母结识」→「女主醒两人彻底分手」→「男主离开芝加哥去纽约打拼」→「女主再次出现在纽约夜场」。
《神秘巨星》故事线:
「女孩儿偶然因一传单萌生歌星梦」→「参赛无望碰巧身边有位伟大的母亲为她买了笔记本电脑」→「直播中碰巧一位音乐大咖关注了她」→「碰巧女孩儿身边有位锲而不舍的男生帮助她逃课见到大咖」→「见面后碰巧她又唱了一首老歌打动了这位大咖」→「碰巧颁奖那天女孩儿一家要离开印度」→「离开时碰巧父母因吉他一事争吵起来迫使家庭决裂,使女孩儿能重返颁奖典礼」→「碰巧她又是大奖获得者梦想成真」。
显然,《大病》的故事发展更像是纪实散文,每个情节在我们生活中都能找到,推动情节发展的是角色的主观能动性。而《神秘巨星》则是借了运气和巧合的顺风车,让主人公梦想得以实现。可运气巧合在现实生活中可不是随时随地发生的。否则人人趴家里搞直播就好了!否则那些歌星影星也不用一天到晚去当评委、拍真人秀了!
5、两部电影相同的结局
纵观两部电影,诚然,结局都是美好的,巴基斯坦的男青年也好,印度弹吉他的女孩儿也好,他们最终都梦想成真了,他们的反抗都得到了好的汇报。这便是“电影梦”。然而,两部电影在通向终点过程里,却走了截然不同的路:“现实”与“超现实”。
自然,这部《大病》是我想要讲的重点,原因在于他让我看到了一种喜剧电影的新的可能性。而当我们喜剧片还在绞尽脑汁制造笑料的时候,人家已经试图从现实中寻找这种新的喜剧的可能性了!
撰文:太虚宫
本文禁止转载,如需合作请联系【星期五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