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可能我还是不够喜欢我前男友吧。如果我真心喜欢他,我又怎么会遇到所谓的更喜欢的人呢?”
面对我的不解、质疑甚至是气愤,Michelle用这样一句轻飘飘的话回应了我。
Michelle口中的前男友,其实是她两天前单方面宣布的。通俗点来说,就是她劈腿了。
她是我大学最好的朋友,即使她现在人在国外,我们也保持着每天一通电话的联系。
所以当听到她说她在学校舞会上认识了Adam,一个金头发、绿眼睛、高鼻梁的外国男孩,感觉像是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所以几乎是闪电般地和与自己恋爱五年远隔重洋的初恋分手了的时候,我既震惊又生气。
“.……你的良心不会痛吗?”我握着电话很久都不知道说什么,最后终于憋出了不轻不重的一句话。
“我觉得我没什么可被指责的。女孩子嘛,总是想要更多的爱。”
“当我一个人走在空旷的街道上想他想得要哭的时候,他可能正在梦里和女神约会呢。”
“所以当Adam出现在我身边,握住我的手,陪我吃一日三餐,对我说情话的时候,我觉得我是从冰川中被解救了出来。我一点都不夸张。而这些是他给不了我的。”
“我知道我这样说好像很没良心,但谈恋爱嘛,各取所需。这是人之常情。我只是贪恋现实的温暖。”
“他肯定也早就坚持不下去了,所以我们不如趁早彼此放过。”
“给我自己一个机会,也给他一个机会。”
“我何必为了我们俩一眼看不到头的漫长的黑暗,去放弃近在眼前触手可得的光呢。”
“我其实一开始也没打算和Adam在一起,我也拒绝了他很多次。
但你知道吗,我发觉我对我前男友越来越不耐烦,越来越挑剔,我甚至开始回避和他聊天,我不想关心他的生活他的感情他的喜怒哀乐。
我常常不自觉地将Adam和我前男友作比较,然后觉得他处处都比不上Adam。
我知道这是我心理原因作祟,但我是一个感情动物。我的感觉告诉我应该这样做。”
“我其实也没什么愧疚的,我和他说的很清楚,我们是和平分手。我至少对他和自己都坦诚。”
2
当然,并不是所有相似的故事都有同样的结局。面对看似抵挡不了的诱惑,也有人选择了坚守爱情。
Rita昨天和男朋友领证了。我看到了她朋友圈里发的结婚证,照片上的两个人般配又甜蜜。
她和男友恋爱四年,异国一年,也算是在周围朋友的注目下一路走过来的情侣了。如今修成正果,令人羡慕而且佩服。
但这段感情也不是没有经历过风浪。
就在不久之前,Rita还拒绝了班上一个美国小哥的示好。对方虽然知道Rita在国内有一个恩爱的男朋友,却仍然毫无保留地向Rita表达着他的汹涌爱意。
Rita成绩很好,凭借学霸人设迷倒了班上的一众傻白甜。美国小哥就是其中之一。时间久了,小哥对Rita的感情渐渐变了味,他喜欢上了Rita。
Rita自然很快察觉到他的动机不纯,尽管也采取了主动疏远他,甚至干脆不理他的措施,小哥却毫不气馁,每天还是乐颠颠地跟在Rita身边,嘘寒问暖、插科打诨。
早上等在她楼下,晚上目送她上楼才离开。带她去游乐场,在公园散步,看动物园里的长颈鹿。
这样一个人,放在谁身边都有可能动心。但Rita没有,或者说,Rita选择不对他动心。
从Rita和男友恋爱的那一刻起,以及在那之后的每一个瞬间,她的眼睛里就只能装得下他一个人。颇有一种任身边风起云涌,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Rita后来向我们传授了她的恋爱心得。她说,心动可能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但作为一个理性的有思想有智慧的最高级生命体,我们有控制自己的选择的能力。而她选择了坚守。
与美国小哥那一段在外人看来似乎有些美好的经历,在她和男朋友的感情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因为他们之间不仅有心动,还有信任、依赖,有一起经历的漫长岁月,共同承担的曲折坎坷,和值得期待的美好未来。
3
“其实,我挺后悔没和他在一起的。”
Vicky上个月刚回国,今天发了这样一条微信给我。
我知道Vicky口中的“他”是谁。
在异国他乡很容易与自己国家的人产生群体认同感,Vicky在澳洲留学的时候,和一个叫做Paul的中国留学生玩得很好。
他们两个很合得来,Paul是一个有着文青气质的男孩,喜欢逛博物馆,对剧院的演出时间表了如指掌,一有空就查哪里又举办了新的画展,每次都约Vicky一起去看。
Vicky本身是学艺术史的,对这些自然很感兴趣,便次次都欣然赴约。两个人的感情迅速升温。Paul知道Vicky最喜欢的艺术家是莫奈,Vicky会帮Paul留意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演出信息。
除了兴趣爱好相近,Paul也有着同龄男生少有的稳重和细腻。虽然同样是刚出国留学,他就能帮Vicky搞定大大小小的事情,办好需要的手续,任何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一丝不苟。
他风趣又幽默,眼界和学识都很开阔,Vicky心烦时,他总能第一个发现,并在半个小时之内让她的心情多云转晴。而且安慰人的招数从不相同。
Vicky曾经对我感叹,20多年来,像是终于找到了灵魂伴侣。她从不曾遇到过这样一个人,他说的每一句话她都赞同,做的每一个动作都让她着迷。
但他们没有在一起。
按Vicky的话来说,两个人始终处于“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状态。
至于为什么恋人未满,很简单,因为当时Vicky有一个异国男朋友。
尽管Vicky清楚自己已经对Paul动了心,但她仍然遵循着世俗意义上的道德准则,和其实本已经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的男友维持着微弱的感情。
后来Vicky回国了,Paul留在了国外继续读博。两个人再没有了联系。
而回国之后的Vicky很快发现了自己和男友之间的巨大的鸿沟。
他对她热衷的博物馆兴致缺缺,欣赏不来交响音乐会,对印象派画作的记忆仅仅停留在梵高的《星空》。
而Vicky呢,她同样无法理解男友热爱的竞技体育,对凌晨三点还在看球赛的热血男孩深恶痛绝,也没兴趣听他讲客户的无理要求。
Vicky和男朋友提出了分手。
她和男友就像在一条最终分开的路上行走,开始时两人虽然有着许许多多的不同,但这种差异不足以让他们分道扬镳。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眼界逐渐开阔,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发展得越多,离彼此也就越远。
而他们在各自的路上分别遇到的那些人,或许才是那个时间的对的那个人。
4
感情这种东西,其实好像没有应不应该,也不用问谁对谁错。
但作为有着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我们应该学会为自己和他人负责。
人之所以成为高级生物,是因为人在除情感之外,也该有理智、责任和担当。
“你的心灵常常是战场,在这个战场上,你的理性与判断和你的热情与嗜欲开战。”
无论作何选择,请不要伤害爱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