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世界便有了光。
“光”是希望。
年轻人奋斗的心里有光。这道光束变幻模样、穿越千年,从未减弱。在陈胜握着破旧农具的粗糙大手中,在少年祖逖凛冽矫健的身法中,在司马光的治世书卷中,在橘子洲头傲然站立的伟人背影中…京沪深的房价是傲娇的,养妻活儿的成本越来越高,竞争无论高端低端都是残酷的,有些人放弃了,成为“花呗”和“佛系”;有些人愤青了,满怀怨气,成为社会的黑洞,稀释着善意和美好。但还是有更多人,心里有光,眼里有梦想,坚信生命应该虽短但有力量,不做过客,要留下芬芳。
中年人还未放弃的态度里有光。不把懒散和懈怠偷换为恬淡无争,不把无趣误作参悟一切,仍然有想做的事,想去的地方,仍然希望和伴侣将爱发展到理想的模样。鄙夷“三十不改行、四十不学艺”的说法,因为坚信人生有多样可能,越多体味越把有限的时光活成别样。
老年人优雅而有尊严的生活里有光。退,也退得步履生风,对旧人生说一句:就此别过,后会无期。转身,做职业生涯时一直规划却无暇去做的事;活得兴头,眼烂烂似岩下电,即便岁月没饶过我们,依然有傲娇的姿态;享受天伦之乐但不耽溺乞望,不让儿女成为可怜的稻草,维持着彼此或远或近地守望。
黑色的眼睛是用来寻找光明的,我们的生命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