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被称为十万年最热的一周,没有外出计划,无所事事。
儿子和侄子昨天看了《长安三万里》首映,两个人都说十分好看,侄子说看的他还想再到西安游历一番——侄子的这句话深深的刺激了我,在他二人极力推荐下,我和老公购票,观影。
吸取他们二人的经验教训,影片时长近三个小时,观影前一定要吃饱饭,观影期间不要多喝水。
有了目标,生活就灵动了,做饭吃饭,午休,喝水,出发,所有的环节都为电影而准备。
电影一开始,高适在战场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命悬一线,舍弃云水城,仓皇退军,吐蕃大军仅仅逼近,在这关键时刻,监军太监手持使节到来,太监出场十分威严,不想开口不问战事,只问高适和李白的关系,于是在这紧要关头,老年高适 一一回忆和李白的每一次会面。
第一次会面:高适二十岁,壮志少年,一心想报效报国家,一个人朝着梦想的长安出发,路上遇到李白,李白误把高适当盗贼,误会成就一段友谊,高适取道长安,李白取到扬州,相约一年之后再相见。
第二次会面:一年之后,高适赴约来找扬州找李白,这时李白的名气很大,在扬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李白放荡形骸,饮酒作乐,见到高适十分高兴,但是已经忘记和高适的约定,当晚李白上演了一出抢歌姬的游戏,让高适看到李白花天酒地的作乐形象,高适十分不习惯这样的生活方式,于是辞去。
第三次会面:在塞外驿站,李白偶遇高适,李白被安禄山手下追杀,郭子仪站出来替他们解围,高适和李白联手救下郭子仪。
第四次会面:李白来找高适,袒露心声,诉说家事,关键时询问高适自己是否选择入赘之事,高适坚决反对,但李白为了考虑自己后世子孙的前途命运,还是有意入赘,最后,李白又征求了孟浩然的意见,孟浩然赞同。李白最终入赘。
第五次会面:分手后十年,李白给高适写信,声称自己在长安混的不错,认识很多达官贵人,邀请高适到长安相见,给高适谋求出。见面后,李白在醉酒状态下忘记高适为何而来,李白在众人拥簇下饮酒作乐,根本没有时间和高适诉说心里话,高适毅然决然离开。高适在杜甫的陪同下到乾陵祭拜了爷爷。
第六次会面:李白在长安呆不下去,准备入道,让高适和杜甫为其护法,李白成功入道后,在黄河边上于众好友饮酒作诗《将进酒·君不见》,成为电影的高潮部分。
第七次会面:高适平定永王叛乱,李白下狱,高适做了一个朋友应该做的事情·······
战事进入白热化状态,吐蕃战俘逃跑,把军机泄露,吐蕃大军压进,一个半时辰到城下,此时,高适带兵超近道绕至敌军后方,严武将军大军已到敌军前方,双方夹击,把吐蕃军队团团围困。
唐朝著名诗人都在镜头中闪现,但画面感很强,观众都是边看边跟着节奏背诗。好多人感叹,如果小时候看了这样的电影,就会喜欢上背诗,背诗就会成为生活中有趣的事情。
每一个观影者都说这是一部良心制作,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优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