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接手项目主管工作没几天,一个新的开发项目任务便落到了她头上。用户是公司的主要客户之一,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在与对方项目主管进行初步的沟通以后,肖潇收到了对方发过来的技术协议初稿。
产品的技术协议包括产品用途、引用标准、功能要求、光学指标、通讯协议、电气接口、机械接口、环境适应性要求、研制过程要求、质量保证要求、交付要求等等。整个文本厚厚的几十页,作为自己接手的第一个项目,肖潇当然非常重视,一拿到用户的技术协议,她便开始了紧张的协议核对工作。
首先,她把整个协议文本从头到尾仔细的校对了一遍,对于协议中语句表达不够准确明了的地方向用户进行了反馈,用户并没有太多的意见,就按照她的意思改了过来。
然后,她按照不同技术方向的分工,把协议的内容分解、标识后给到各个专业设计师手上。各个专业设计师负责对自己所负责专业的协议内容进行审阅,确认产品是否能够满足技术协议的要求。比如光学设计师确认光学指标包括分辨率、亮度、均匀性等,结构设计师确认机械接口、重量、强度要求等,电路设计师确认电气接口、通讯协议等。
几天后,各设计师的意见反馈回来了:
1、光学设计师反馈:
a、最大亮度条件下功耗指标有风险,建议协调功耗提高20%;
b、色坐标范围有风险,建议把公差范围增大;
c、高温残影指标不满足要求,建议降低高温残影的试验温度条件。
2、结构设计师反馈:
a、重量可能不满足要求,需要考虑结构的机械强度和抗振动能力,建议重量提高20%;
b、表面烤漆型号不明确,建议明确烤漆牌号,颜色、光泽度要求,最好能提供色板。
3、电路设计师反馈:
a、通讯协议不明确,建议进一步明确要求;
b、接口定义不明确,建议进一步明确;
c、接插件不是通用部件,建议统一成XXX项目使用的通用型号;
d、希望用户能提供稳压后的电源。
收到这么多的意见,肖潇有点不知所措了。
不管怎样,作为项目主管,总得为设计师解决实际的问题,于是她拨通了用户项目主管的电话,希望能和对方就产品可能存在的技术风险进行沟通,尽量通过指标的调整来解决技术风险的问题。
经过大半个小时的沟通,事情进展的还算顺利,对方项目主管表示这些问题都记下来了,需要和自己的用户那边再进行沟通,可能要等一些时间。
转眼间大半个月过去了,用户那边一点消息都没有。肖潇有点着急了,打电话过去询问用户项目主管事情的进展情况。谁知道对方说:“因为目前项目还在前期论证阶段,用户那边很多具体的要求还没有确定下来。没有办法进行协调,建议先按照协议的草稿进行产品的设计开发”。
得到用户的这个答复,肖潇有点犯难了。对于产品的设计开发,公司是有明确的工作流程要求的。产品的设计开发从技术协议的签订开始,需要针对协议进行需求分析,确定产品的指标可达性。然后进行方案评审,确定产品的技术路线、风险、解决措施及研制周期等。接下来是产品的设计、设计评审及外协加工。之后进行产品的研制、调试及试验验证。最终完成产品的联调、交付。产品设计开发的起点就是技术协议,一旦协议不能签定,或者协议里面存在指标要求不可达的情况,后面产品的需求分析、方案论证、设计生产、试验测试等都是一堆麻烦。“接下来怎么弄”?肖潇自言自语道。
不管怎样,事情还得往下做,肖潇和各专业的设计师进行了一轮针对指标的重新讨论,希望能够从技术上解决掉一些问题。但最终收获不大,几个重要的指标还是需要和用户进一步沟通协调。不得已,她再一次打通了对方的电话。
一个小时过去了,虽然她费尽口舌,对方在指标上还是不能做出让步。最后,肖潇感觉到对方有点不耐烦了,不得已,她只得放下了电话。
但她还是没有放弃,一有机会就软磨硬泡,只是事情的进展远没有她想像的那么美好。
一天,领导突然找到了她,问她项目的进展是不是有问题。肖潇便一股脑把之前的这些来来回回的事情给领导做了详细的汇报,希望领导能够帮忙协调解决一下。谁知道,领导不但没有说要帮她,反而带有批评意味的和她说:“项目指标的事情不要找用户再协调了,先按用户的要求做,别把项目的进度耽误了”。
肖潇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明明自己一门心思的想把事情做好,遇到了困难领导不帮忙也就算了,反而感觉自己好像做错事了。想来想去也想不明白,便找自己的前辈兼好友张晟诉苦。
张晟是项目组的老员工了,他从名校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公司工作。工作十年以来,一直都是非常的勤恳,公司最近这几年的大项目基本上都是由他作为项目主管完成了。他性格比较温和,也善于和大家打成一片, 所以在平时工作中,只要他打个招呼,他的项目基本上在进度上都不会有什么问题。这些年在他手上做过的项目少说也有二三十个了,是项目组公认的后备干部人选。
张晟是肖潇进入公司以后指定的导师,两个人性格很是对路子,加上工作上有很多合作的机会,不久便成了很好的朋友。
听完肖潇的抱怨,张晟微微一笑说:“做产品不是做技术,太认真是不行的”。
“你这是什么话,做什么工作不都得认真吗”?肖潇很不认可他的说法。
“你知道领导为什么找你说别再找用户协调指标了吗”?
“为什么”?
“肯定是用户那边有人告你的状了”,张晟回答。
听他这么说,肖潇更是郁闷了,自己一心一意把项目做好,找对方协调指标不也是为了项目能够更顺利的开展吗?到头来还被告黑状,真是难以接受。
张晟见她心情低落,便不再兜圈子,给她分享起自己做项目主管的经验来:
“对我们所从事的这个行业来说,项目从来都不可能是完美推进的。比如说一个装甲车开始立项研发,哪个地方需要一套显示设备?显示设备有哪些技术要求?外形尺寸如何?接口定义是什么?这些都只是一个初步的构思。最终的用户只会根据初步的方案,结合以前项目的一些情况和新的研制目标,对显示设备提出一些粗略的要求。而我们的用户会在这些粗略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更为具体的要求,这就形成了你手上拿到的技术协议初稿”。
他接着说:“对用户来说,他自己都不知道最终产品的要求是什么,怎么可能你说要怎样就怎样。而他也不会因为这些小的细节去与最终用户沟通,因为与他手上其他的需要尽快确认的事情相比,比如外形尺寸、安装方式等,你这点事暂时还不算什么”。
“那我现在项目没办法往下推进怎么办”?肖潇问。
这种时候,最好的办法是把风险和用户说清楚,然后和用户沟通暂时先按照要求把产品做下去,后续有问题再改进。
“明知道不能满足要求还这么说,不是瞎扯嘛”!肖潇很不服气。
“目前这个阶段用户要的是样品,只有先有了实际的样品,后续的联试、试验才能开展,才能确定产品最终的要求”。“如果你一直纠结在这些细节上,交不出来样品,我相信要不了多久,用户的手上应该就会拿到其他厂家提供的样品。你的这个项目也就黄了”。
听张晟这么说,肖潇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那接下来我该怎么做呢”?她还是很疑惑。
“把一些无关紧要的指标先放下,把外形尺寸、机械接口、电气接口这些关键的信息和用户确认好,然后就赶紧开始设计吧”。
和张晟聊完后,肖潇总算是摸到了一点门道,与用户项目主管的交流也慢慢的顺利了起来。因为外形尺寸、电气接口、机械接口也是用户产品的关键信息,所以确认得比较顺利。没过多久,双方总算把协议签了,产品开发进入了下一阶段
经过这件事,肖潇也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她慢慢领悟到张晟说的“做产品不是做技术,太认真是不行的”这句话的确是有一定道理的。把事情一开始就作对的确没问题,但把产品往下推进更为重要。而且,在项目的前期沟通过程中,自己一门心思的想要说服用户按自己的想法来做,完全不顾对方所处的环境和困难,的确是很不妥当的。
“以后还是得多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要太完美主义”,肖潇在心里对自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