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有个小伙伴问了我一个问题,美国的债务越来越高,以后他会不会通过将通胀常态化,以此来洗刷长达31万亿美元的债务?
对于这个问题,放在以前,我肯定是毫不犹豫地回答,他一定会这么干,但经过这两年对国际形势的观察,发现以往想的还是有些简单了,美国确实会这么干,但能否做到,以及做的过程中,会产生什么变化,以往却有些预估不足!
首先我们来谈一个问题,美国那一堆债务,到底该如何洗掉,理论上来说,一个国家背负庞大债务,基本就是财政出了问题,收支平衡遭遇破坏,想要回归正常,方法还是有的!
1,开源节流,这一点国家和家庭没啥区别,花销大了,要么扩大财源,要么收缩口袋,总之就是不能多赚,那就少花,奈何在这点上,美国和其它国家稍微有些不同,美国那种社会说的好听叫包容,说的不好听,就是一群精致利己者的集合体。
处于上升期,平常什么肤色矛盾,贫富矛盾,阶级矛盾,都可以被一个叫增长的泡沫掩盖起来,处于下升期,则完全相反,由于教育和经济的过度精英化,大量中下层次的美国人,生存空间一直在被持续挤压。
平常这些人靠着美元征收的铸币税,发来的福利也能凑活过日子,一旦这点没了,美国会不会出现比零元购,更狂暴的事,可就说不好了。
再则长期的财政紧缩,会促使市场的消费力长期萎缩,美国大市场的吸引力,会直线下降,这点要是也没了,美国的创新机制都会因为缺少消费力的支撑,变得乏力,所以如果在这个时间点,选择开源节流,需要的勇气还是蛮大的!一个不慎,就极有可能在这场大国竞赛中提前出局!
2,税率平衡,这招怎么说呢,利弊掺半吧,美国上世纪的30年代和70年代,都是通过对土豪征收重税来缓解财政赤字,稍微有些区别的是,前者是在财政紧缩的情况下征税,后者是在财政宽松的情况下征税。
土豪在被征收重税的情况下,很容易因为利润太低,出现抵触(不玩了)的心理,一旦这种心理普遍出现,关门停招就会出现常态化,工人失去工作,收入会进一步下跌,消费进一步低迷,经济进一步萧条,70年代吸取了30年代的教训,通过美国政府通过超发美元,进行长时间的弥补消费,代价是,有形之手投入的越多,挤出效应越明显。
形成了一个类似于,上层玩空倒,中产要工作,底层要福利的社会形态,人人都只是想要,都只是想割韭菜,却没想着认真地去创造财富,去交换财富,这种形态坚持越久,整个社会的创新机制就越会失灵,直到都熬不住,以一场大萧条作为结束。
另外多说一句,美国现在以全球15%的最低税率作为诱饵,想整合全球的国家进行税率调整,在各国都缺银子的情况下,成功的可能性确实不低,但这只是重复历史,最终的结果不会有任何变化!
3,产业升级,这里我要说一个残酷的现实,迄今为止,所有的能够使用的科技,以及敷衍出的产业链,都算不上是真正的破坏式创新,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力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信息时代,三次革命完全是不相干的技术,因此每一个革命后,带来的增量供给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时间持续长达50到60年,也可以理解为咱们常说的康波周期。
不论是现在已经进入存量的手机,还是即将扩大增量的电车,都只是替代而并非真正的破坏式创新,所以他们的推动力,一般也就持续十年左右。
但即便如此,有总比没有好 ,尤其是对美国更是如此,美国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收支过度不平衡,每天靠发债度日,美元虽说是内债,但它也不可能,这么一直搞下去,最低的底线,是财政的所有收入足以偿还利息,大家要注意,做不到这一点,美元的塌陷必然是崩溃式的,所以破解整个循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增加收入。
我们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我以前认为这玩意只是对我们意义重大,是打破石油体系,替代油车,以及获取进一步增量的最优路径,美国跟着凑热闹,纯粹是好大喜功,眼红而已,现在想想,觉得以前想的还是于简单了,电车对美国的意义同样非同一般。
当今汽车行业,美国虽有一席之地,但还是远不如德日汽车,汽车整个行业属于重工业,带动上下游的产业链高达上万亿美元,假设美国能够通过新能源汽车完成对油车的替代,就等于是完成了对德日汽车产业链的替换,如此巨大的产业链一旦成功,收入上必然是巨增,固然不太可能还清美国现有的债务,但至少可以用增加的收入,进一步打开债务扩充的上限,能够完成这一点,就等同于延长美元的生命周期(信誉),在这个大国竞争的时代,谁更能熬,意味着谁的胜率更大,所以新能源汽车对我们对美国其实都属于国运之战,其他的国家因为市场太过狭小,几乎已经提前出局!
4,战争转移,不少人都觉得美国到最后,为保住美元,可能会引发三战,我个人觉得,代理人之间的PK或许难免,但你要说老美赤膊上阵,这种可能性其实挺低的,2016年南海的时候他没上,2022年鹅乌冲突的时候他没上,现在咱们的军舰跟下饺子一样,他就勇气上了?退一步说,大家都有蘑菇蛋,互相种蘑菇之下还能有赢家?
最好的办法其实是拔而不射,悬而不决,是以这个为名目,更好的搂银子,更好地统一思路,举一个例子,某国就要超越大美利坚了,为了大美利坚的未来,你们要紧紧地团结在巨人的身边,奉上自己的钱袋以及资源,这样我们才能够战胜某某。
是不是感觉有些熟悉?莫迪在印度是这么搞得,斯基也是这么搞得,未来相信会有更多的国家假如整个循环,毕竟能让一个散漫的国家,认真起来,让他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进而提高组织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5,通货膨胀,相比于开源节流,税率平衡,产业升级,通货膨胀反而是最容易达成的,前面3点,或多或少都会牵扯到一些个人利益,或需要庞大的组织能力,或是需要激烈的竞争,绝非短时间就能得出结果,印钞机就简单多了,表面上来看,他确实不伤害任何人的利益,像过去两年,美国超发数万亿美元,天天在那发银子,哪个美国人不高兴?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者弗里德曼(Friedman)曾经说过一句话,“通货膨胀在任何地方都是货币现象”,对此,我深表赞同的同时,也再补充一句,“通货膨胀在任何地方都是供给不足引发的”,这个问题也是美国现在以及未来超发美元面临的最大障碍!
美元的运转体系,从2001年开始,就不再是单纯的石油美元,应该是美元-石油-商品-美债,这么一个四角链,美元通过石油的运输,到达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其中生产型国家通过进口巨量的石油,保证了工业体系可以不间断运转,大量的商品随之被生产出来,兜售商品得来的美元,则进一步通过购买美债(也包括技术,机械设备,商品),返回美国本土,整个环节环环相扣,哪个环节出问题,运转系统就得间歇性失灵(比如说通胀)!
但整个系统有个致命漏洞,体系能够长期运行下去的根本原因,是身处于其中的,每一个环节的参与者都是获利者,脱离这一点,体系运转的基础将不复存在。
过去,我们之所以充当美元的蓄水池,无非还是为了美国的市场,技术,以及商品,但是当这几点被不断限制时,大量囤积美元的必要性急剧下降,这个行为又会导致出现连锁反应,不需要那么多美元,国内对应的老人头,就会减少基础货币供应量,在加上为了防止老美,彻底锁死咱们进入美国市场的大门,一直都在从生产型经济体,向消费型经济体的转型,有这两个因素,会使得生产的商品,更多的还是锚定自己的内需为主,生产总量,会得到进一步平衡,咱们常说的供给侧改革,大体就是这么个意思,有效供给=有效需求!
这对美国来说可就不妙了,少了这么一个买家,美国国债就等于少了一个接盘侠,如果无法找到替代者,它就只能左兜掏右兜,凭空再多印出一笔美元,这笔多出来的美元如果找不到对应的商品来支撑,进入金融市场,那就是玩空转,进入实体市场,那就是通货膨胀。
所以通货膨胀,确实是美国洗刷债务的最佳路径,但前提是,有一个生产型的国家无时无刻的,生产着大量商品为超发的美元背书,如果做不到这点,超发美元和通货膨胀将会由过去永不相交的两条平行线,合并成单行线,美元越是超发,通货膨胀越是凶猛!
到这一阶段,考验的就是各国民众的忍耐力,鹅乌风波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现在欧洲把自己搅和进去,嘴上喊着绝不认输,但是能源危机带来的价格上涨,全部让底层来承受,什么,一天洗一次澡最好改为一个礼拜一次,不要用天然气取暖,砍柴即锻炼身体又环保,这还没倒冬天那,就开始胡言乱语,真到了,底层能够抗的住这个代价吗?扛不住,起来闹腾,又会促使经济进一步走向混乱,到时别说是对外竞争,这一摊子就够忙活的!
所以未来的大国竞争,远不止科技,市场,人才的较量,拥有高度的忍耐性,以及懂得取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