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学一刻”
王阳明曾说“智深险少矣。”然而很多人身在迷局不知归途。
智分为大智和小智,大智若愚小智若巧。很明显,这句话里的智是大智。
古来伴君如伴虎,有大智者才能保命,小智注定活不过几集,历史上的杨修就是其中之一。
东汉末年,三足鼎立之时,一位名叫杨修的年轻后生深得“乱世奸雄”曹操的赏识,为什么呢?两个字概括:聪明。
杨修出身了得,据《后汉书》说“自震至彪,四世太尉”,意思是往上数四代都官至太尉,真是系出名门。这样显赫家世出来的孩子自然是饱读诗书,见识渊博,而且遗传了好基因——聪明。
这个大好青年仕途光明,一步步顺利地爬上了曹操主薄的位置,相当于是曹操的贴身秘书兼谋士。因为他肚子里墨水多人又灵活,大大小小事经他手都办的妥妥贴贴,让曹操用起来很顺手。
得大BOSS的赏识人就会更卖力,越卖力大BOSS越欢喜。这样一来杨修的身份地位也直线上升,人就有点飘飘然。
引爆杨修嗨点的是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他们路过曹娥墓碑看见一句奇怪的诗,曹操问杨修懂什么意思吗?杨修没加掩饰地说了个懂字,曹操玩心大起,遂说不要说出来且待我捉摸捉摸。这一捉摸竟出了30里开外。曹操半假半真地跟杨修说:我自愧才不如你啊!
杨修嗨翻了!一时也名气大增。
有一次,工匠们奉命建好了后花园,曹操前去查看,左看右看后,二话不说在门上写了个“活”字就走了,工匠们懵了,赶紧去请求杨修指点一二,杨修回说,丞相是嫌你们修得太宽了,重建!
再次落成后曹操见了大喜,当他知道是杨修悟出这层意思后,嘴上连连称赞内心却暗暗不爽,此时乐颠颠的杨修全然没有察觉曹操已经在小本本上记了他一笔。
鼓励的力量远远大过于打击的力量,频频受到大BOSS表扬,杨修就更加积极,从内到外从上到下都想把曹操给参透了。
老谋深算的曹操生性多疑,更可怕的是他喜怒不形于色,不经些风霜不过些年头根本发现不了,更何况年轻的杨修呢。
一回,曹操“梦中”误杀了人,醒来后后悔不迭并要厚葬被杀者。这次杨修倒是看懂了,假如他做个冷眼旁观者安静地看戏就好了,但是他非要抖机灵,看着尸体摇摇头说“不是丞相在梦中,是你们在梦中。”哪知隔墙有耳,这话迅速传到曹操耳中。于是小本本上又添了一笔。
多疑如曹操,希望属下聪明机灵但不要过界,偏偏杨修屡屡过界。如果都是这些小事倒也罢,至少罪不至死,毕竟曹操还是爱才的。但是杨修却犯了最致命的一个错误——参与了夺嫡纷争。
这时曹丕和曹植正明里暗里地为储位而较劲,都在积极争取对自己有利的谋士,他们同时把目光瞄准了曹操身边的红人——杨修,此时的杨修可谓春风得意、风光无两。
曹丕虽然文采不俗,但比起曹植来说还是差七步成诗的距离。大概同频相吸吧,极富才华的杨修因爱惜曹植的文采而将天平倾向了他。
此时,曹丕和曹植各自阵营都有了一定的力量,曹植是以杨修等人组成的文人,曹丕则是司马懿、吴质等组成的老江湖。在杨修等人的全力以赴中,曹植有好几次差点成功坐上龙椅,但最终还是曹丕胜出。论谋略和政治,文人自然敌不过老江湖。
杨修这才感觉事态不妙,但是为时已晚。
新势力崛起,旧势力倒下,曹植连同杨修等谋士们都一并暗淡无光。之前还蹦跶的杨修,这次被曹操在小本本上记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倘若这个时候杨修退出政治漩涡可能还有转圜的余地,但是他依然走在迷途中。
眼看曹丕要接过玉玺了,曹操怎么能不扫清路障呢?是该拿出小本本清算的时候了,杨修首当其冲。如果让杨修这样聪明的人活在世上,难保他不会对新帝整出什么幺蛾子来。
杨修怎么也没有料到,聪明一世的自己最终却死于一个莫须有的罪名。
后世人都在替杨修慨叹,这样聪明的青年才俊不该以这样的方式了结一生,他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才对。
话是如此,假如杨修懂得韬光养晦,他的确还有很大的施展空间。聪明不一定非要时刻锋芒毕露,那是小聪明,不显不露才是大智慧。
退一步讲,发现事态不妙后及时抽身也是好办法。
比如范蠡:春秋时期范蠡和文仲是越王勾践的左膀右臂,他们帮助勾践完成了复国大计。之后范蠡辞官归隐,而文仲还励精图治继续为国家发光发热。范蠡曾私下劝过文仲,此时激流勇退乃是上策,否则身家性命不保。文仲哪里肯听?越国岂能少的了股肱之臣?
越国还真的能离了他,于是勾践赐死了文仲。
以退为进也是大智慧。
无论是古还是今,处事都是一门大学问,时刻需谨记“大智若愚,小智若巧”的警言就会帮助少走些弯路,必要时刻“以退为进”则可以化险为夷。
这是杨修以生命为我们写就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