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跑业务,是直接跟客户面对面式的跑业务――上门推销。
为啥又回到了十年前,又开始跑业务了呢?
竞争太激烈了。不只是本县市的,周边县市的同行都跑过来了。
应该是他们本地的市场不好做,所以才把触角伸向了相邻的县市,都想当“外来的和尚”。
再不出去跑,可能真的会被饿死。
对于靠市场吃饭的企业或个人来说,拓新,永远都是最重要的工作。如果不能不断的开发新客户,最终,必定会一个客户都没有。因为,客户整体上是呈萎缩趋势的。我们这行尤其如此。
就像我之前说过的,有些客户,去年还干的红红火火的,可今年续费的时候就找不到人了。
每年都有一批企业被干趴下,有的,甚至根本都没战斗过就倒下了。就跟街面上的很多门头似的,悄无声息的就换了好几茬主人了。
我跟儿子经常去的米线店旁边的一个店面就是这样,不到一年的时间,门上的广告牌换了三次了。
问米线店老板,那家店主人咋换的这么勤。老板说他也不知道,说这家店换的三次主人都一样,从开业到关张都静悄悄的。自始至终,除了广告牌在显示着主人的变更外,一切都是静悄悄的。
前两天有个朋友注册公司,嫌麻烦,让我给找人代注册一下。我给找了一个之前合作过的客户,问他今年业务怎么样。
他说,很忙。
我又问,今年有那么多注册公司的?
他说,不是,今年注销公司的比注册公司的多。
形势严峻,必须主动出击。
要主动出击,就必须跟客户零距离接触。我所说的零距离就是指直接跟客户面对面,是可以完全看得清对方的眉毛,胡子,以及嘴里喷出来的唾沫星子……
因为,我觉得这才是做本地业务的优势所在――可以让客户见到活生生的人。这种优势,是仅仅依靠电话或者微信进行业务联系的,异地操作的业务人员所无法具备的。
百闻,不如一见。
跑了几天,很受打击。
几乎是哀声一片。实体企业,除了做外贸的,基本都半死不活的。
微利时代,利润一降再降,好多企业的利润都已经降到了百分之一的程度了。即便是这样,好多企业都还是没有订单。
有个搞机械制造的老板说的话很让人心酸,他说,这年头,不赔钱就是赚钱,能活下来就不错了。
大家都裹紧了衣服应对寒冬。
昨天,跟郑州一个哥们聊天,他说了一件事很有意思。他说,前两天他去澡堂子里洗澡,搓澡师傅跟他说,经济情况怎么样,看他们搓澡的生意怎么样就看出来了。
哥们就问,是不是经济情况越好,你们的生意就越红火?
搓澡师傅回答说,不是,正好相反,经济情况越差,我们这边的生意越好。还说,今年,是他们生意最好的一年!
哥们对这件事的解读是,经济不景气了,大家都没钱了,也就不舍的花大钱了。于是,就只能在搓澡这种小事上花点小钱安慰自己了。
口红经济?
这几年,自媒体为啥火起来了?
有些人把这归因为社会的进步,说物质丰富了,人们开始追求个性化精神需求的满足了。可是,听了郑州这个哥们跟我说的这件事之后,我却不这么理解了。
我觉得,人们对于自媒体的追捧,恰好是经济下行的表现。大家都手头紧,不舍的花钱了,所以就转而向内求,追求所谓内在的升华了。
又扯远了。
电商把很多产能落后,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彻底的逼到了死角。
过去那些依靠区域封闭、信息不对称性生存,而且还过的很滋润的企业,在这个越来越开放透明的互联网(or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了。
好几个客户都在骂马云,说这家伙是让传统企业陷入生存困境的罪魁祸首,是这家伙让不知道哪个犄角旮旯里的家伙革了自己的命。
在他们眼里,马云就是剥削压榨他们利润的土豪劣绅。
哎,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把电商当成洪水猛兽,眼里还只有马云这一个假想敌。难道他们就没想过,除了马云,化腾,彦宏,强东等等还有一大票互联网英雄,随便哪一个都够他们喝一壶的?即便是马云没有革他们的命,别的的这些互联网英雄也不会放过他们?
让人惊讶的是,尽管好多人都意识到了互联网的威力,可他们的思想却还是停留在十年前的水平上。
十年前,我刚开始跑业务的时候,很多人提起网站来还是一脸懵逼,对于网络营销更是满怀狐疑。十年后的今天,很多人还依然如此。
想起了一句话:你可以叫醒一个睡着的人,却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