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了报大人的第一节课,觉得很受启发。
之前我刚刚参加过一个写作训练营,里面的老师介绍的都是爆款文章的写作经验,自己也一度想要把写爆款文作为自己的目标,每一篇文章都是在网上广泛的搜集资料,字斟句酌。也曾经试着投过几次稿,但是都没有中,多多少少打消了自己的一些积极性。记得老师说,如果想要上稿成功,必须要研究对方的平台的调性,符合想要投稿的平台的文章风格。我痛定思痛,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我写作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是一个中职院校的教师,还没有评上高级职称,当然高级职称需要很多的条件,其中之一就是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而这样的论文并不好发。当我在自己的公众号里写文章的时候,老公就问我,写公号里的文章有什么用?有这时间写写论文不好吗?我其实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现在写文章到底是为了什么?
当听了报大人的分享以后,我觉得我慢慢的找到了答案。我之前的写作有一些偏离了方向,其实我写的文章基本都是关于育儿,我当时开公众号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记录两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和大家分享我的育儿经。可是我现在变得越来越功利了,开始关注公众号的粉丝数,想着如何能快速的涨粉,关注文章的阅读量,每次写完了就在想为什么阅读量这么低呢?是文章的名字不够吸引人,还是我写的文字不够精彩呢。因此,写文章的速度就变得很慢很慢。
其实,有多少人看好像并不重要,因为我其实是写给自己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我对自己的一个总结提升。若干年后,如果我的两个儿子都培养成才,说不定我当年所记录的他们的成长历程就可以集结成书,我的教育方式也可以推广呢,哈哈。所以好多事情不能只看眼前,我今日的付出将来一定会有收获。
另外,写作的过程其实也是我对人生的探索过程。我似乎一直活在别人的眼里,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每一次发出去的文章都希望第一时间有回应,每一次的文章都渴望获得大家的好评,如果文章阅读量低,就觉得这篇文章没写好,所以整个人都特别失败,搞得自己活得特别累。我的求学经历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这个问题,我转换过很多的领域,但是都没有深耕,从本科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到研究生学习旅游管理,再到工作以后的学前教育专业,我似乎在不断的转变自己来适应环境的变化,看似自己的每一次转型都很成功,而且是在不断跨界,但是到头来却是给自己挖了很多的坑,可是每个坑都很浅。现在回过头去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我觉得很失败。目前从事的学前教育因为自己没有专业的背景,所以一直是在被边缘化,在工作上业绩平平,所以我不知道,我现在热衷于写作,是不是因为自己在之前的领域都没有取得成绩,所以希望在写作上获得大家的认可。就是说,每一次我都希望与大家走一条不同的路,心里想着看我多厉害,而你们都不行吧,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自我麻痹,而或者真的是不务正业。
希望能通过这三十天的写作课程,让自己能够重新认识自我,审视自我,活出最真实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