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自古以来,中国人最注重的,就是血脉亲情。
对于父母,我们认为要“孝顺”,不能违背父母的意思。而对于亲兄弟姐妹,我们认为要尊敬,而且要多往来。
可是,我们跟“兄弟姐妹”的关系,真的有那么好吗?不见得。也许,只有父母在堂的时候,我们才会把兄弟姐妹放在心上。
其实,并不是我们过分薄情寡义,而是生活中的现实,让我们不得不与之减少往来。
曾有社会学家说过,一个大家庭看似和谐团结,殊不知当有存在着一根顶梁柱,便是父母。缺少了父母的家庭,终究会逐渐坍塌。
这番话,说得很现实。有父母的家庭,兄弟姐妹才会和谐如旧。而没有了父母的家庭,那它就没有任何的温暖可言了。
亲情,其实很简单,就是一道有人托起的桥梁。托起的人,名为父母。而桥梁断裂的那一刻,就是父母离去的那一天。
可以说,父母去世后,那些不再跟“兄弟姐妹”往来的人,往往有这4种心态。
02
不愿跟兄弟姐妹往来的人,都不想“惹麻烦”。
心理学中有这么一个观点,人类天生有着厌恶“麻烦”的心态。只要他们感觉到现在或者未来存在麻烦,那他们就会避免做这件事。
与兄弟姐妹的交往,本来就是一件平常的事儿,为何会有“麻烦”的情况出现呢?
当父母还在堂的时候,兄弟姐妹之间就算再厌恶,也都会互相克制,甚至互相忍让,保持一定的和谐。可是,当父母走后,没有人希望克制和忍让。
人们会觉得,大家都是平等的人,为什么非要我去忍让你呢?
况且,兄弟姐妹如果出现了什么矛盾的行为,那受到伤害的,就不是某一方了,而是双方。
试想,两只刺猬相互拥抱在一起的时候,又怎么可能不会互相伤害呢?试想,又有谁希望承受不必要的伤害呢?
就是这样的想法,让人们产生了不愿跟兄弟姐妹往来的观念。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人性当中“嫌麻烦”的心理在作祟。
03
不愿跟兄弟姐妹往来的人,都不想“树敌”。
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那他们就是朋友或者关系较为疏远的亲人。可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过近,这双方就会成为仇人。
这就是“物极必反”的效应。所有的关系,都不能过分亲密。所有的兄弟姐妹,也没必要有过多的往来。
今天交往的时候,双方还是亲人。明天交往的时候,双方就像是陌生人。而当后天再见面的时候,双方就只能是仇人了。
为何生活中会出现“窝里斗”的情况?就是因为亲人之间见面的次数太多了,以至于让某些人产生了不轨之心,认为亲人好欺负。
别把人心想得太好,别把亲情想得过分稳定。人心,就像是黑洞一般,让人捉摸不透。而亲情,其实它已然在父母离去的那一刻,便烟消云散了。
所以说,减少跟兄弟姐妹往来,那就是降低敌人出现的几率。
04
不愿跟兄弟姐妹往来的人,都不想牵扯到“经济利益”。
谈到钱的时候,其实这世间就没有朋友和亲人了。尤其在现代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当中,大多人都把钱财当成是生活中的“首要目标”。
在父母离开人世之后,如果让你选择,你是会选择金钱呢,还是会选择亲缘感情呢?
相信很多人都会选择前者。在这些人眼中,金钱才是最为重要的事物。至少金钱不会背叛自己,而亲人却容易产生“背叛”的想法。
曾见过这么一个家庭,当中有两兄弟。大哥较为有钱,而弟弟较为贫穷。因此,弟弟经常向大哥借钱,也承诺会准时偿还。
可是,每次到了偿还的时间,弟弟却总是赖账,甚至越借越多。直到今时今日,这两兄弟也成为了“债务”上的仇人,还上了法院打官司。
这些事例,生活中有很多。当人有所经历之后,就会明白,与其跟兄弟姐妹存在金钱的往来,不如双方各相安好,以免滋生不必要的矛盾。
05
不愿跟兄弟姐妹往来的人,都有“不幸”的经历。
一个人不愿意做某件事,到底是为什么呢?从人性心理的角度来说,只有这么两个原因。
首先,人类在权衡利弊之后,发现这件事不符合自己的利益。于是乎,他们就会避免做这件事。
其次,人类在受到相似的经历之后,就会对相同的事件感觉到恐惧,甚至内心抵触。这个时候,他们就会选择远离,不想招惹任何的是非。
这两个原因,其实都是大同小异的。我们之所以不愿意跟兄弟姐妹往来,就是因为我们曾经受到过他们的伤害。
当他们翻脸不认人的时候,你会有何感想?当他们落井下石的时候,你会有怎样的想法?
只有这么一个想法,那就是减少与这些人往来,甚至双方“老死不相见”。这,便是现实的残酷让人明白的道理。
人,并非生来薄情,而是有所经历,然后内心愈发通透。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