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饭门之后
这个春节,吸人眼球的除了新闻联播式的春晚,就属“上海女孩跟男友回农村过年,见第一顿饭后想分手”的逃饭门了。的确,凤凰男与孔雀女的婚配故事既能拨动农村人那颗自卑的玻璃心,也能激起城里人那股优越的义愤填膺。
城里人与乡下人
在现实生活中,尚有家长宣称只要江浙沪的家教老师,遇到上海姑娘扬言只嫁上海人也见怪不怪了。曾经听到一起实习的一个德国留学生漫不经心地讲:在德国,他曾被一群北京人排挤,但他觉得北京人怎么了,还不是一群乡下人。在上海,不同的区也分城里和乡下,足见乡下和城里至少一个相对的概念。
这里,既不想参与时评为哪一方说话,也不想参与就事件本身的过度解读---我把它看作一个上层女屈就穷小子的故事,正因为罕见才能被大家在春节拿来消遣,它反映了社会更支持另一种相反的声音:姑娘,你要嫁一个有钱人。
姑娘,你要嫁一个有钱人,这并不是什么难以启齿的话,相信很多母亲都对自己的女儿明说暗指过,话里饱含了作为长辈殷切期望,充溢着至亲的全部生活经验(或教训):我是这样过来的,我不希望你受穷,你也不希望你的孩子将来受苦吧。
婚姻是女性的第二次生命
BBC曾拍过一个纪录片,他们用了49年选择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每七年记录一次,一直到56岁,所以叫做《56UP》,通过分析普通的英国人的一生,想要证明“寒门难出贵子”,结果14个人中只有一个农家子弟成功晋级精英阶级。
这个纪录片里,也有一些女孩,但镜头反映她们的不是通过自己努力成功跨越阶级,获得人生幸福,而是将她们的幸福与婚姻直接相关:或再婚后家庭美满事业顺利,或两次婚姻失败经济拮据,或本性悲观通过婚姻变得阳光幸福。从这些女孩子的角度看,婚姻可以拯救一个人,尤其是女人。
既然父母所给的第一生命不可选择,女性需要通过选择婚姻来选择自己的第二次生命。于是,催生出强烈的改变命运的愿望:姑娘,你要嫁一个有钱人。
婚姻,女性向上流动的唯一阶梯?
“姑娘,你要嫁一个有钱人”背后隐藏的愿望是:姑娘,你要通过婚姻,爬上更高的阶层。
没错,现在的社会,虽然没有了阶级,但还有阶层,有学者经过调查研究,将中国社会划分出“十大阶层” (相信你同我一样好奇),他们是:
1) 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
2) 经理阶层;
3) 私营企业主阶层;
4)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5) 办事人员阶层;
6) 个体工商户阶层;
7) 商业服务人员阶层;
8) 产业工人阶层;
9) 农业劳动者阶层;
10) 城市无业、失业和半失业人员阶层。
无疑,每个人都希望向上流动而不希望向下流动。一个阶层向另一个阶层流动的途径很多,比如农民工流入城市、工人调动工作、家庭成员几代人的变迁、干部升迁、富裕集团的形成等等。但对于女性来说,渠道就没有那么多了。到了适婚年龄,她们比男性更需要在通过职业升迁和婚姻两种途径中加以选择,后者是避之不及且见效更快的,这也难怪很多姑娘想“嫁一个有钱人”。
能选择前者的可能有两种情况,
第一:你想当一个不婚主义者,这种想法也就年少无知时想想好了,何况女生有生育的义务以及母爱的天性。
第二,你成为“范冰冰”。可大多数普通人很难像范爷一样敢言:“我为什么要嫁富豪。我就是富豪,要嫁就嫁我!”
或许,这就是“嫁个有钱人”的社会学原因吧。
门当户对or 嫁个有钱人?
相比“嫁个有钱人”,传统婚恋观中“门当户对”影响更深远。人们的观念可以这样理解,最好能够嫁个有钱人,实在不行,至少门当户对。阶层跨度过大的婚姻则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
什么?你还相信灰姑娘的故事吗?别忘了那个姑娘的继母很有钱,她爹自然也不差,何况她又仙女帮助,你有吗?
你说青蛙王子?那只丑青蛙本来就是王子呢。
童话式的跨越阶层的爱恋不是不可以,只是需要你们能确信二人结合后能够通过各种途径一起向上流动,而不是一方将另一方拖下水。毕竟,每个人都希望向上流动而不是向下流动。
但是,姑娘,如果将有钱人作为唯一的择偶标准也是危险的。影响婚姻幸福与否的因素有很多,有钱算不得核心(价值观才是),任何一种孤注一掷都会使你剑走偏锋,跌得很惨,你知道从爱情的深渊中爬出来比经济低谷爬出来更难。
我要是有女儿,我会告诉她:
姑娘:
你可以不用嫁一个有钱人,别人的终究不是自己的,所有的一切都比不得你做人的尊严。
你要有养活自己的本领,有值得被爱的资本。
你可以嫁一个个好人,要相信好人不分阶层,不分职位,不分地域,不分外表。
你一定要嫁一个有爱的人,最好是互相爱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