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和颐酒店一姑娘被袭的事件了,事件持续发热,朋友圈,空间,微博,知乎……每个网站几乎皆是它的身影。每个人都提心吊胆,想不到在帝都的一家大型连锁且在携程网具有认证资质的酒店里,会发生如此可怕的事情。
随后,朋友圈、微博等论坛被各种教育大片儿刷屏,比如“再遇到和颐酒店类似事件时,姑娘们如何自救?”。这似乎是中国舆论的一个“特色”,每次某个社会事件或灾难发生后,网上总会流传自我保护的安全帖,里面列举了各种小TIPS:大肆破坏酒店财物,身边那些玻璃镜子之类的使劲砸;不要大喊“救命”,而要喊“着火啦,着火啦”;马上砸碎消防警报器,全楼会响警报;如果围观的人不帮你,就抢他手机摔碎,或者包和其他贵重物品;住酒店一定拉上栓门链。
......
人们除了对和颐酒店事后的不作为和对当时在场人们的冷漠行为感到愤慨外,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引导到了一个意义不大的角度上:“姑娘应该如何去自救?”,而不是思考这类事件为何频发,相关部门为何没有作为?
当然,这些劳心整理出来教姑娘们如何自救的帖子无可厚非,多多少少会给姑娘们一些指导性的建议,从而减少以后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但这就像船身破了一个洞,补洞的同时我们应该苛求造船厂把船造得更加坚固些,而不是仅仅往自己身上套更多的救生圈,治标不治本,永远于事无补。
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应该将公众的视线重新聚焦到应该受到关注的人身上,而不是引导舆论,把大家引领到一个和此事件无关的层面上。当大家哭的时候,不要让大家哭得更伤心;当大家笑得时候,不要让大家笑得太狂妄。媒体的导向至关重要,否则,此类事件只能慢慢淡出我们的视线,最后留存的也仅仅只是份“再遇到和颐酒店类似事件时,姑娘们如何自救?”的小指南。
在责备围观者冷漠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设身处地的思考一下:假如我们当时身处此情此景,我们会不会伸出援手,还是像其他人一样无动于衷?假如是自己遇到了被猥亵的情况,大声求救无人伸出援手自己的内心该是多么的绝望?
可能有人说:谁让你是女生的呢?我们男生就完全不必担心。
可是,朋友们,我们对待事件的态度不该总是这样啊,姑娘们不该以一个受害者的身份来到这个世界,他们并没有肩负着与坏蛋作斗争的任务。
其实最应该令人害怕的就是人性的冷漠。
学校教育只能在人心中播下善良的种子。良善的生根发芽是需要土壤和雨露的。显然目前金钱至上价值观、很多负面新闻的推波熏陶,使大部分人都偏向了明哲保身。
公权力失责,人们无可信任。越是切己,越是焦虑。
制度和环境是最应该去改变的,姑娘学会自救永远都只是一种生存辅助,毕竟懂得再多的自救知识也敌不过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制度不改变,冷漠的人心不改变,这种悲惨的事件终究再度上演。究竟覆辙重蹈多少次才能让人们意识到其根本原因?我们在告诫身边姑娘们如何自救的同时也该告诫比姑娘强壮的男人们要学会保护弱者,而不是冷漠地伤害。
我们应该去反思制度和管理上的漏洞,应该去改变冷漠的人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只有重新思考和颐酒店这件事到底应该责备什么,改变什么,才能避免同样的事件再次发生。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姑娘们,从此不再害怕夜跑被强奸,不再害怕住酒店被伤害!
这段视频就是事情发生的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