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想去就这个题目吧,这里更多的是记录了我和木木相处的故事。整理了一些时间终于要把它发出去了,如果喜欢就读完它吧!希望我的记录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第一次和木木见面是在我们的教室,她的表达力很丰富,我开始被她吸引,她是第一个几次见面下来,我不知怎么和她产生互动的小朋友,我不能够很快找到属于我们之间的连结点(好几次我试图用工作和她互动,都不太适合,也是在和她互动中让我意识到我对孩子自己独立相处的空间有些干涉,当我意识到这点的时候,我决定放下)。我想说和孩子之间建立连结点是需要合适的契机的,那个连接点是你和孩子走向彼此世界的通道,那个你懂我,我懂你的通道。我知道我喜欢她的时候,她还没有喜欢我。
这是我和木木的第三次见面,也是那次开始我在她的眼睛里看到了她对我的喜欢,于是有了更多次的见面。在后来我知道她喜欢蓝色,无论衣服鞋子,还有上课时选择的小花,做手工她都首选蓝色。喜欢我的事情是这样的:
你们要回家了吗
那天木木5点左右来教室,差不多5点半的时候,妈妈提醒木木要回家了。
“木木,我们该回家了,老师要下班了。”妈妈提醒木木说。看着木木没有想走的意思,我和妈妈说如果没有特别的事情,可以让木木继续玩会的,妈妈告诉我希望她能够养成对他人时间的尊重的习惯,在这点上他们比较希望木木能够做到。妈妈一次次地提醒,木木完全屏蔽掉妈妈的话(妈妈一直很平静地地说着木木我们要回家了,老师腰下班了,妈妈没有采取其他的动作要抱离她离开现场,这点妈妈做的很好,她更希望孩子所有的行为是来自她自愿而非成人的强迫,妈妈的话也没有起到作用)妈妈等了一会后自己先行走到教室门外继续对木木说:妈妈在外面等你吧!”仍然玩着娃娃家的玩具,这时我加入了进来,拿起她放在一旁的小兔子玩偶说:小兔子,你要回家了吗?“边说边把小兔子那在耳朵边说,“哦,知道了你要回家对吗?”说着把小兔子放到原来的位置,一旁的木木开始看着我,我继续拿起了其他的玩具和手偶继续说着你们要回家了吗,我可以送你们回家,当我把一些玩具放完后转向木木说:木木你是不是也要回家了。”木木听了我的话没有回应,他的眼睛好像在说我也要回家了,一旁的妈妈开始拿起鞋子说木木我们走吧!你看所有的小动物都回家了。”最后木木愉快的和我说再见回家了。
我知道她被我的游戏吸引了,她喜欢具有情景表演的游戏。也从那次开始妈妈说她会经常念叨要来教室玩。
我想说这次的情景游戏就是我和木木之间的连接点,当我们成人和孩子建立了连接点后,你们的沟通将会变得更顺畅。
连结就是同在,当我们与外在的人事物相处时,用感官知觉以及感受的心与之同在。也就是让我们融入与外界互动的经验中,让感官有所知觉,让心有所触动。
木木是怎样做到和妈妈的分离
后来木木开始上我们半日班的课程。木木在刚来半日班的时候无论做社么事情都会让妈妈陪着一起。(木木一直以来是妈妈全职陪伴的,妈妈的陪伴质量也是很高的,对于木木来说妈妈不只是照顾这,也在扮演着朋友的角色)新环境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会更习惯熟悉的人来帮助他们建立对自身新环境的安全感。所以当我们的孩子在新环境里会粘着成人时不要着急推开他们,也不要轻易评价孩子胆小,粘人。
木木是怎样离开妈妈自己适应半日班的呢?之前总有家长会问我们的半日班和亲子课有什么区别,从课程内容和时间上他们没有区别,我想说它是一个提供孩子和自己及家人外的他人相处的过程。我们首先要帮助孩子建立她和妈妈之间的分离,这里强调的分离(空间距离的分离如妈妈在孩子可以看见的范围里,孩子自己做要做的事情),妈妈减少属于孩子自己事情的参与度,也就是妈妈或家人在这个时间里要把自己经常在家为孩子做事情中抽离,逐渐帮助孩子建立个体的独立,减少某些程度上对他人的依赖和增加对自我的照顾。尊重他是一个能够为自己负责的独立个体。当然孩子在情感上依恋大人属正常,同时大人因给与积极地回应。)
首先不欺骗孩子让他们真实了解,自己要和家人以外的学校相处。对孩子要真诚的表达。经常会听到大人对孩子说:“你在教室里,妈妈等等就接你。”或者说妈妈买点东西就来,这些并不足以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反而让孩子听到的是妈妈要我在这里等她。我们需要教给孩子怎么做,
木木妈妈意识到这些的时候,她开始在陪伴她在教室的时候拒绝木木(这里的拒绝一定是尊重的拒绝,而非强迫孩子接受),尽量告诉她,在学校里她需要和老师其他小朋友一起完成一些工作,妈妈可以陪伴你在教室,但更多的是她要自己去做学校里的工作,并遵守学校里的规则(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确信妈妈虽然在拒绝他们,同时确信当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成人会第一时间帮助他们)
直到木木上第四次半日班的时候,妈妈不再一直陪伴着,而是在她可以看见的地方。木木可以放松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是在那次课里,我看到了她最为放松的投入到小朋友和老师的工作里(那天她最喜欢和小朋友玩的是切蛋糕和顾客扮演的游戏。
有了第一次在学校里和小伙伴建立的愉悦体验的感受,他们开始喜欢这种未曾有的感觉。木木妈妈发现了这点,并在家里开始帮助她加深这种感觉(妈妈会和她对话,讲述她在学校里会发生的事情,如会认识到新朋友,会和其他朋友一起玩喜欢的买蛋糕游戏)。
木木开始喜欢这里并接受现实。
第一次妈妈离开
在来到教室前,妈妈会告诉她妈妈今天不能够在学校里陪伴她,需要做一些工作后再来接她,木木在和妈妈商量后同意。可当真的来到教室的时候,她开始拒绝,表示不愿意并哭起来,最后妈妈一再的和她商量,并在她边哭着边把她抱向我,我接过木木的时候,她虽然不愿意,身体不再反抗,她开始接受妈妈离开的事实。
与此同时,她哭着对我说:“我要坐在门旁边等妈妈。”这个连接着教室外面和里面的门是她和妈妈见面的地方,并继续说着:“木木不要妈妈陪,木木要自己在教室里。”说着她开始趴进我的怀里,也不在大声哭而是默默的流眼泪。
也是在这个时候,我建议说我们一起去楼上好吗?木木同意并一起去到楼上,她一直趴在我的怀里,并念叨着木木不要妈妈陪。这个小家伙努力的控制着对妈妈的想念。
5分钟后,她的情绪好很多。抱着她的时候,天天拉着一只小狗玩具走过,我说:“你的小狗要去哪里啊?”天天看了看我们,没说什么就离开了,留下他的小狗。我继续对木木说:看看它,哦,它的耳朵有些脏了。我们帮助她擦擦吧。”
她拿过我手里的纸巾,并帮助小狗。就这样她暂时忘记了对妈妈的想念。
最后她的情绪变得更稳定,直到最后,妈妈来接她的时候,她远远的看着妈妈,非常平静。
孩子是怎样自我调节(木木的情绪爆发)
8月22日,每天下午唱完再见歌的时候木木都要及时看向门口寻找妈妈的身影,并叫着说妈妈在哪儿?每天下午孩子们唱完再见歌的时候,然后需要自己换好鞋子,木木看向门口的妈妈说:妈妈你帮我穿吧!,妈妈看着木木说木木你需要自己穿,妈妈说完后开始走向教室的门外,木木看着离开的妈妈:“不要,妈妈你帮我穿!”妈妈坚定的站在门外,这时木木说:“就要妈妈穿!”并开始把鞋子扔掉了,直到后来妈妈走进教室说:“木木,这样好吗?妈妈可以帮你穿一只鞋子,另外你自己穿好吗?”“不要妈妈穿?”后来妈妈同意表示要帮助她穿鞋子,木木却已经无法继续穿鞋子了,大开始更大声音的喊叫,无论妈妈说什么他也听不进去,甚至用手抓住一旁妈妈的头发。
妈妈阻止了她接下来的动作并抱住了她。并轻轻拍打她的身体,她的情绪在慢慢平复下来。(这里我想说说木木情绪的爆发很可能和她的生理有关,因为这个下午她都没有睡觉,当她希望妈妈帮助她穿鞋子的时候,妈妈的拒绝让她很难过和生气。是的,有时候我们成人会希望我们的孩子更独立的时候会想要拒绝孩子,如果当孩子知道那些是需要自己完成的事情偶尔向成人发出求助时,成人给予回应不是未尝不可的,孩子不会因成人一次帮助而失去独立的)
经过那一次的情绪爆发,第二天,在一次照顾小娃娃的工作里,我们玩起了医生照顾宝宝的游戏,她推着她的宝宝来到我的身边,你的宝宝有些不舒服吗?(嗯)我边抱着宝宝边说,你的宝宝是不是昨天吃的东西太多了,于是我开始一边说出《好饿的毛毛虫》里的各种好吃的,一边按摩着娃娃的肚子,她也表示同意,很快她说她还是有些不舒服。我说为什么呀,她说他的妈妈说她了。
接着第三天,她在开始工作前,都会选择照顾娃娃的工作,并第一个找到我说我的娃娃又不舒服了,我说为什么吗?因为她的妈妈吼他了,我说那是为什么啊!因为妈妈不想她玩她的香水。
直到第四天她开始不玩娃娃不舒服的游戏,回想着要带她去超市,为她买好吃的。
(在第四天开始这个工前,她在等待老师让她去拿工作夹之前就说:“我要玩娃娃工作。”她一边等着老师叫她的名字,一边看向小推车,着急的说:“我要玩推车工作” 她看起来担心极了,她不希望想要做的工作被别人先做了,这时我提醒说:你担心这个工作别人先做了吗?没关系,如果别人做了你可以等一等,或者你可以和对方商量是否可以你先玩?”当等她去拿夹子做工作的时候,小推车已经被桃子已经推走了,木木走向桃子说:你可以先让我玩吗?桃子这时已经从车子里抱起了娃娃,木木看着桃子并伸手抱住娃娃说:妹妹你同意吗?你说可以?” 桃子看着木木抱走娃娃后,她也走开了。
孩子会在某个阶段重复做一件事情一定是有着自己特殊的意义,我们成人应及时听到和看到孩子的需要。 木木之所以喜欢娃娃的游戏,对于她来说那个不舒服的娃娃就是她自己,她通过游戏再现的形式来调节自己那天的情绪。
木木的表达
现在木木2岁10个月,有天妈妈说:你们班里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了。”木木告诉妈妈说:因为小朋友都很喜欢上幼儿园啊。”又如:她请求我陪她一起玩的时候,我告诉她要帮助弟弟换完裤子,她会说:“你可以让其他老师帮助他。”还有的时候当她听到我说我很难过时,她会说我来帮助你,甚至她也会看似难过的看着你。
在她2岁4个月的时候我就发现,她能够把两个不同的物体联系在一起,发现它们的共同属性。找不同事物之间的共同属性是属于二维思考。也是在那时妈妈和我交流她开始有些社会情感发展的需求,木木的妈妈也是比较善于观察木木。
在后来的观察发现,的确。她的表现很明显,很多独立操作的工作已经不能够满足他的需求,她不是和其他小朋友一样与工作进行互动,而是把某项工作作为道具与伙伴进行互动,工作成了她与伙伴当下进行其他活动的载体。
就像会有家长说为什么孩子在工作时不能和周围的朋友互动,而是自己玩自己的,孩子是要经历与工作本身发生一定的联系,获得能力而产生满足感,接下来孩子开始借助工作与周围的伙伴产生关系。工作成为他与伙伴之间相处得载体。孩子整个在完成由内到外的发展。所谓的由内到外是孩子要先完成自我成长,接下来就是自我在环境中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