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岁的增长,越发感到时间过的飞快,一年一年似乎一下子就过了,如果要问问自己这一年到底做了些什么,却完全不能给出答案,好像自己什么都没有做。
人嘛,或多或少总在内心深处有些小小的愿望,关于我想成为怎么样的人,我想拥有些什么。因此也阅读过一些关于目标达成、行动执行的相关书籍,这类的书总是看的时候觉得很有道理,但很快过眼云烟,忘得干干净净了。究其原因,其实我还挺清楚的,所有的书都逃不开寻找目标,拆解目标这一步,但是我恰恰非常不愿意做的就是拆解目标,因为我常常列完计划但是却不执行,可能正是这样的过往让我内心深处知道会失败吧。(不执行的下一步总是分析原因,原因永远无非是,我去玩乐了)
《奇特的一生》中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大多数人不想试着超越自己可能性的极限,他们一辈子也不想试着了解他能干些什么,不能干些什么,他们不知道什么是他们力所不能及的。”
嘿,这说的不就是我嘛,我从来不试图探索自己的能力。看完这部书,我有些模糊地知道了什么,或者说这是颗种子,让我想去再摸索一下。
这不是一本简单地告诉你该如何如何做的书,而是一本当你看到一个人曾经这样幸福地生活了一生,你会想是不是要尝试一下,像他一样呢。
柳比歇夫,是一个拥有人生奋斗目标的人,这样的人很少见。他很早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并且运用自己的时间统计法将自己的一切都集中于一个目标上,因此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他将每天的工作进行分类,比如会分为科研创造类的工作以及没有创造性的其他科研工作,每月,每年都会进行汇总统计,以此了解自己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并与前几年进行对比。
但是他并不因此成为了一个工作狂人,他每一年都会看很多的书,回复很多信件,看许多场音乐会。他会事无巨细的不带任何感情地将一生中所有的事情所耗费的时间都记录下来,包括工作、阅读、玩乐等,以此了解自己一年中能做成多少事情。
如果看一看他的记录,你简直会惊呼,他哪里来的这么多时间呢?但是如果你一旦对自己进行一下记录,你就会惊讶你到底浪费了多少时间。
除此之外,柳比歇夫也有自己的时间守则:不承担必须完成的任务、不接受紧急的任务、一累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睡得很多(10小时左右)、把累人的工作同愉快的工作结合在一起。
也许他的时间守则不完全适合现在的我们,但是最后两点还是对我很有启发。关于睡眠前有柳比歇夫现有谷爱凌都睡10小时,可见长时间的睡眠是那么重要。其次把累人的工作同愉快的工作结合在一起也很重要,柳比歇夫本人很喜欢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比如整理和组织材料,对他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虽然事务性的工作对人生和工作目标没有什么重要意义,而现今的我们也常被教导,减少事务性的工作,多做创造力的工作,但其实事务性的工作正是一种续航,两者相结合有时候更能提升自己的创造力。
比如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其实有个局限性,就是“一个人只有向自己提出远大目标时,这个时间统计法才能成立”“利用时间的方法,都必须与生活中的目标和意义,与道德品质协调一致”。对于现在的我们,远大目标好像是个离自己非常遥远的词,但其实想想也很能理解,所有的时间管理方法的要点无非在于你进行时间管理,你管理出了的时间你要用去哪里?没有目标,多出来的时间依然会无所事事,只能找点事情打发时间罢了。
如果要对这本书进行总结,其实非常简单,无非就是首先要有个一个人生目标,其次进行事项+时间的记录,最后定时分析总结。
但简单不意味着容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记录的这份坚持或许才是柳比歇夫成功的真正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