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鹏兴实验学校六(4)班第18期百千阅读《野姑娘》2019.4.11
连续三个星期的阅读俱乐部活动都被踢球被开会被学习……挤占得渣儿都没有了,今天硬生生踩着结界点来结束《野姑娘》这本书的共读,这样才能有崭新的阅读姿态来迎接第十九期百千阅读。
我班的阅读分享课第一次是新书发布会,了解了维尔的生活家园非洲津巴布韦的背景资料,了解了新书的作者,新书获得的奖项,新书的内容推介。
我们班的第二次阅读分享课是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提取人物的信息。第三次阅读分享课也是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梳理故事的情节。
这是我们班第四次共读交流课,借鉴了李华老师、陈铮老师,郭史光宏老师这几位导师分享的方法,我们足足用了四节课的时间来回顾整本书的内容,总结人物的特点,感悟整本书的主题思想,辩论野性的好坏,想象维尔的人生抉择,品析语言的特色,评价故事的结尾。这四节课,没有阅读单,没有PPT,我们就是最原始地说感受,我们就是慢慢地聊,是漫漫地谈。
一.概括内容,整体感悟
这本书已经读了一个月了,首先来回顾一下我们读的书,概括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安琪同学主持过新书发布会,她第一个举手回答:“这本书主要讲了维尔在非洲农场的生活很美好,但爸爸去世了之后,维尔被送到了英国女寄宿学校,遭受到了同学们的排挤和嘲笑,于是她逃离了学校,在动物园和公园流浪,她遇到了丹尼尔,并在丹尼尔奶奶的劝说下重拾生活的勇气,回到了学校。”
吕佳璘同学说:“维尔在非洲幸福地生活着,但是她父亲突如其来的去世改变了一切,她被上校的夫人辛西娅送到了英国伦敦女子寄宿学校,她在学校里受同学们的排挤,最好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逃离学校,她在动物园和街头流浪,在饥寒交迫下找到了她的朋友丹尼尔的家,在丹尼尔奶奶的一番劝说下,重拾生活的信心,回到了学校。”
这两位同学抓住了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说清楚了起因、经过、结果,言简意赅。随后,全班同学齐读这本书封底的内容推介,感悟这本书是一本儿童成长小说,再次回顾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情节,对比一下我们曾经共读的书目《喝月亮的女孩》《达尔文女孩》《大水》《伤痕岛》《绿山墙的安妮》……这些成长小说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主人公经历了人生的挫折后学会了直面困难,认识了自我的价值,明白了生活的意义。在他们的成长中都会有一个充满智慧的人在身边鼓励和教导,如《喝月亮的女孩》中卢娜的身边有魔法大咖阿仙婆婆和造物主沼泽怪兽;《达尔文女孩》中卡莉的身边有热爱科学的爷爷,《大水》中兰儿有爷爷的呵护;《伤痕岛》中乔纳森有图书管理员的帮助,《绿山墙的安妮》中的安妮有养父养父和牧师的夫人……正是因为有智者的指引,主人公们都获得了灵魂的救赎,都迈过去人生的坎坷,走向了勇敢独立美好的人生。野姑娘维尔的身边也有智者,是谁呢?
同学们有回答是丹尼尔奶奶,有回答是父亲,有回答是布朗上校,有回答是布莱克校长,我觉得孩子们的回答都对,因为这些人都是鼓励和指引维尔成长的人。
二.多彩非洲,灰色伦敦
这本书描述了维尔两段截然不同的人生,一个是多彩的非洲生活,一个是灰色的伦敦生活,维尔的不同的人生都经历怎样的过程?在这两段人生中,我们又看到了怎样性格的维尔呢?
同学们很快就把维尔的非洲生活简要的概述出来了,我们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先概括维尔的非洲生活经历:“颠倒骑马——打架救猴——火烤香蕉——不惧投诉——骑马摔跤——父亲去世——出走一周——上校结婚——对抗辛西娅——告别非洲”。
在这个美丽多姿的非洲草原,维尔过着原始野蛮的生活,她是快乐的,我们仍然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概括出了非洲的生活:“多彩——自由——快乐——野蛮——热情”。
父亲的去世改变了维尔的人生轨迹,维尔因为对抗辛西娅,被辛西娅冷漠而且残酷地送往了英国伦敦的女子寄宿学校,上校改变不了这样的决定,维尔只能故作坚强,只能憋着愤怒和痛苦离开她热爱的非洲,离开她朝夕相处的伙伴。
当维尔来到伦敦的学校后,自己适应不了这里规矩刻板的文明生活,她选择了逃离。同学们简述了维尔逃离的原因和经历,我们又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概括维尔的逃离路线和伦敦生活:
路线:“学校——动物园——公园——博物馆——垃圾箱——丹尼尔家——学校”。
伦敦:“灰色——拘束——痛苦——文明——冷漠”。
三.不同的遭遇,相同的野性
维尔在非洲野性十足,维尔来到了伦敦也依然不改内心的野,再回忆一下维尔的两段人生,非洲的野体现在什么地方?伦敦的野又是怎样的野?
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大家一边说,我们一边用思维导图来记录:
非洲的野:“骑术狂妄——夜宿野外——打架野蛮——习惯光脚——受伤自顾——尖叫大笑——狂野奔跑——生吃虫子——反抗大人——自然之野”
伦敦的野:“大胆出走——攀爬铁网——动物共食——动物共眠——垃圾为食——以暴制暴——躲避警察——城市另类”。
维尔的野,让我们感受了到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大家异口同声说出了两个名词:“勇敢!坚强!”顺着这个思路,我们继续概括:
野的性格:“勇敢——坚强——顽强——刚毅——固执——坚忍——乐观——善良——正义——独立”。
最后概括的“独立”,是我引导孩子们说的,这个年纪的孩子们真的很难用拥有独立自由的精神和人格,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更多的中国式的传统教育都偏向于培养听话的孩子,其实我们的孩子们都渴望人格的独立,譬如我们班很多孩子有参加很多培训班,有些孩子学了一个学期后觉得压力大觉得很痛苦,他们还是敢于和父母提出自己的想法,征得父母的同意,果断地退出了培优班级,甚至有的家长也尊重孩子,果断放弃重点中学的点招,让孩子读私立中学……至少,我们还是看到了父母的改变,也看到了孩子们开始拥有自己的独立人格的好的一面。所以,当我把这些例子列举出来后,孩子们对“独立”的理解就更深刻了,也就能理解维尔如此坚守固执的野。
四.体会勇敢,感悟成长
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总结维尔的性格特点, “勇敢”的票数最多。我们就拿“勇敢”来感悟维尔的成长的蜕变,来领悟生活真正的意义。
维尔的勇敢有很多的层面,在非洲的生活中倒着身子骑马,胆子大是勇敢的表现形式;和男孩子打架,是野蛮的的原始状态的勇敢;面对父亲的去世,离开一个星期后又回来,是慢慢长大成熟的勇敢;在伦敦学校坚持非洲的生活方式,是保持自己独立精神的勇敢;听了丹尼尔奶奶的劝说,自己说服自己回到学校,是敢于和自己作斗争的勇敢……这些勇敢的品质不仅仅是值得孩子们学习的,也是值得大人们学习的。
当维尔回到了学校的时候,她重拾生活的勇气,决心乐观面对新的生活。维尔的成长离不开她身边的智者们,我们再回顾书本内容,找一找智者们说的有哲理的话,他们的话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有怎样的意义呢?
郑子昀同学很快找到丹尼尔奶奶说的话:“……要是你回学校去,一切不会像在阳光下翻筋斗,而更像在风里翻筋斗。”子昀说,丹尼尔奶奶鼓励维尔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要有勇气去战胜困难,不要逃避困难,这就是生活的意义。
接着,杨佳睿同学找到丹尼尔奶奶的另一句经典名言:“生活很美,同时也很艰难。”佳睿说生活中的美好都是经历了挫折和痛苦,用坚强的泪水换来的。
听到这里,我想起了白岩松写的一本书《痛并快乐着》,我把这“痛并快乐着”5个字写在了黑板上,大家齐读一遍。是啊,生活就是这么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生活之花就是痛苦孕育的美丽。
王子钦接着找出来布朗上校说的话:“生活不全是芒果和牛奶蛋挞。”,子钦说,生活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我们都要勇敢地面对坏的一面,去改变自己,去战胜生活的困难,这也是生活的意义。
同学们继续寻找布莱克校长说的话:“……那是战士们做的事,对吗?……我个人觉得她很美……希望那个女孩的灵魂会传染。”
是啊!维尔有独立生存的勇气和技能,面对生活的困境,敢于挑战,不屈服,不放弃,这不是战士的精神吗?这不是战士的勇气吗?我想,布莱克校长希望维尔的勇敢和独立能传递给伦敦的孩子们,能让她们学校的女孩子们都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能拥有人格独立的精神,能不屈服困难,能直面困难,有生活的勇气!这不也是生活的意义吗?
伦敦遭遇的困难给予维尔生活的勇气,非洲生活的大自然给予了维尔什么意义呢?
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被固守在钢筋水泥的四角天空,手机相伴,游戏为乐,活在虚幻的网络世界中,大家都彼此用谎言编织着美丽,一旦回归真实的生活就会觉得生活残酷痛苦无趣,于是沉迷网络继续活在虚拟的谎言中。这不是生活,这是逃避,这是失去了生活的意义,这样的生活毫无价值可言。
维尔生活非洲,每天和大自然打交道,她和小伙伴在草原上骑马、奔跑,攀爬树木,和动物交朋友。在非洲这个原始的丛林里,我们看到了快乐自由的维尔,大自然赋予了维尔生命的力量,是如此之生机勃勃。
爱默生说:“培养好人的秘诀,就是让他在大自然中生活,也有人说,如此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
维尔不仅获得了生命的健康和活力,获得亲情的力量(宽容,善良,勇敢,坚强……),还获得友谊的力量(动植物的友谊,还有非洲男孩西蒙的友谊,布朗上校的友谊……)
孩子们,我们要走进大自然,去呼吸大自然的力量,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在今天的早晨,我第一次早起,六点钟爬起来去仙湖慢跑一圈,感受到了鲜花绽放的美丽的生命力;看到了老爷爷老奶奶们早早的晨练,感受到了生命不服老的美丽;看到了很多和我一般年纪的男男女女都在晨跑,感受了这个城市的早晨是如此充满活力之美……这一天的我是蓬勃的,这一天的我都是乐观的。是的,我还是要批改很多作业,还有很多工作要加班,可是我的心态是快乐的是积极的,没有抱怨。我想,这就是走进大自然,仿佛获得了重生的力量。
六、联结自我,漫谈“野”性
1.走出文本,打开我们的心房,大家对维尔的“野”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小组讨论交流后,再个人汇报展示:
(3小组)杨迪云说:”我认为野姑娘的野有两面性。一是她的性格野,她真诚、勇敢、刚毅、这是她的内在美;另一个面是她对自己外形和生活的打理,她的头发乱蓬蓬的,不洗澡,对自己过于放纵。我很欣赏她性格的野,我觉得这些野是可以弥补她的外形野的。”
(3小组)郑子昀说:“我认为维尔的野有两个层次,我把这两个层次分为两个区块:第一是热情、奔放、自由、无拘无束、独立、阳光开朗的女孩是自然、真实的。第二是固执、气人,喜欢和人作对,听不进别人劝的女孩是令人无奈,感叹的。我认为维尔的野虽然很好,但也有不好的如之上第二个层次的野的地方需要改进,她应该要更加‘进取’,要听取别人说的对的话,而不是固执地坚持己见。但这并不代表把她的好的如第一个层次的野的精神抛弃掉。我认为维尔应该把自己好的野发挥得更好,属于缺点的野就应该改掉。”
(3小组)彭丽名说:“我喜欢维尔的野!因为她的野给她带来了许多快乐,每天的生活都无忧无虑。她的野给她创造了很多发现大自然并享受大自然的机会,她能做我们很多人没做过的事情,她可以骑马,可以和野生动物做朋友,可以自己养很多小动物。维尔的野是我无比向往的。但是,我希望维尔在学校的时候能优雅一些,能接受别人的意见。”
(2小组)陈嘉嘉说:“我认为野姑娘的‘野’是不好的。因为我们的社会从野人时代发展到现在一直在不断地进步,现在已经是一个文明社会了。书本中后文有说到野姑娘在学校里又用手抓饭,又不穿鞋走路——这已经过于野蛮了。我记得有文章说过,有些动植物被突然换了环境,可它们并未因此而灭绝。它们经过几千万年甚至几亿年去改变自己,从而适应环境生存。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其实,我们也知道野姑娘维尔是很聪明的,不然她在流浪的时候就不会靠自己的力量而活下去。所以,我觉得维尔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克制住一点野,把野进化成人生的美好。”
(2小组)吴安琪说:“对于野姑娘的野,我觉得一半是好的,一半是不好的。在非洲的时候,维尔的‘野’当然是好的,因为非洲就是野性十足的,维尔的野就能很好地融入非洲。在非洲的农场里,维尔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她在那里可以做最真实的自己,不用‘装’。但是在英国,那里是文明社会,如果维尔还是这么野的话,是融不进去的,因此才会受到排挤。维尔在英国就不能那么放开自己,不能太野。我的内心是向往维尔的‘野’,因为那样的我不会拘束,能无忧无虑。如果环境允许,我会稍微地去释放自己内心的野,但不会太过,我觉得这种野性的释放也是一种发泄的方式。”(我听完安琪的回答,立刻反问要不要一个释放的机会?要不要在教室里大吼一声?安琪捂嘴大笑,连连摇头。)
(3小组)王子钦说:“我并不喜欢维尔的这种野,因为维尔的野太过于真实了。就书中的内容说,假如维尔来到伦敦后,没有表现出自己的野,那她班上的同学们就会对她友好一点,维尔就可以少走一点弯路,还可以多一些时间去适应校园生活。所以,我认为维尔的野应该适当地控制一下,多注意一下别人的感受。”
(1小组)吴抒峻说:“我认为维尔的野是不太好的。第一,虽然‘野’让维尔勇敢、固执和坚毅,但是她如果一味地用勇敢、固执和坚毅去抵抗整个文明社会,她也生存了不多久,除非她能用‘野’改变整个文明社会,不然只能改变自己。第二,如果维尔还不改变自己的野,坚持自己的固执,不好好学习,等到离开学校,她没有钱去生存就只能捡垃圾,翻垃圾桶的食物,她很快就会被饿死或病死,直接被社会淘汰了。第三,如果维尔只是一直捡垃圾,一味地抵抗文明,不但没有任何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还会让人们很反感。如果维尔不适当地改变自己,就只能被文明社会压制。所以,我认为维尔应该去改变自己的野。”
(1小组)彭志远说:“我不怎么喜欢维尔的这种野。因为维尔在非洲野是没什么关系的,那里的人们都能接受并不会抱怨。但是英国就不一样可,大家可以想一想,人类从前的野到现在的文明,也有几千年的进化吧,非洲之所以落后就是他们太野了。英国是一个文明的社会,维尔这么野,她只适合回到以前的野的社会,在现在的文明的社会里就会被所有人不喜欢,被社会所不容。”
(4小组)惠文浩说:“我个人不怎么喜欢维尔的野。因为现在的社会讲究的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有在不同的环境下可以改变自己的人,才可以在社会中生存下来。在文明的地方,‘野’会让自己受排挤,受冷漠,生活会很痛苦。所以,我认为维尔的野应该改变。”
(5小组)高希言说:“我认为维尔的‘野’是好的。因为维尔用‘野’传播正能量,她用‘野’去打架救猴,帮助西蒙,非常有正义感。维尔的野是追求自由、不拘束,是做最真实的自己,不去把自己伪装成文明人。”
(5小组)谭谭说:“野姑娘的‘野’的坏处就是会受到嘲讽和讥笑。她‘野’的固执,可能会让人嫌弃、气人,遭到排斥,虽然让自己感到快乐,可给予他人的却是痛苦和烦人。”
2.连接自己内心,假如自己是维尔,遭受到同学的排挤、嘲讽和欺凌会怎么做?
彭丽名说:“如果我是维尔,我不会害怕她们的嘲笑,我会和她们打一架,因为不打不相识,让她们知道我不是好惹的。之后,我自己也会变得好一点,变得优雅,让她们渐渐地喜欢我,愿意和我做好朋友。我也会和她们互帮互助,用真诚去化解误会,最后成为好朋友。”
郑安盛说:“我会选择谦虚低调,选择宽容她们,我也慢慢地适应,慢慢地改变自己,让自己融入新的环境,最后和她们成为好朋友。”
杨迪云反驳:“我认为不能选择沉默和谦虚,越沉默谦虚越被欺凌,这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应该打一架,和彭丽名一样不打不相识,最终一定能成为好朋友。”
贺鑫说:“如果我是维尔,我遇到了这些欺凌,我刚开始会小心谨慎一点,如果她们不招惹我,我也不招惹她们,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如果被招惹,管它三七二十一,我要先打一架。如果她们都表现出友好,我就和她们交朋友,我只和友好的人交朋友。”
郑子昀说:“如果我是维尔的话,在学校的时候会先谦虚一点,将野性收敛一下,试探性地了解谁更喜欢我,谁更讨厌我。像祖伊这样的双胞胎就不讨厌维尔,我就会跟着这样的人学习礼貌,等到熟悉了成为朋友了再展示自己的野性。当然,如果遇到欺人太甚的女孩,就不打不相识吧!”
(哦买噶,这一个小组的同学一定是讨论通过了“不打不相识”的结论吧,遇到问题的时候,大家表现出各自的交友观,展示了不一样的交往智慧。打架,肯定不是最好的选择,万一受伤了多悲惨,还是用文明的方法来解决更好。比如,找老师调解……)
王子钦说:“我不赞成打架的方式,因为书上就写了维尔在非洲就营养不良,来到伦敦学校就是很瘦弱,这里学生都是人高马大的,打起架来,一点优势也没有。如果我是维尔,当我不会做数学题的时候,我就努力学习,让数学每次都一百分,这样就不会被瞧不起了。我会努力让自己很优秀,努力和她们交朋友。”
蔡一民说:“假如我是维尔,我会努力去克制自己的野性的生活方式。如果同学们一味地排挤我,我会选择逃避一阵子,不去面对她们。然后,慢慢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去适应她们的生活。”
黄圣培说:“如果我是维尔,我会和她们讲道理,如果打架,她们就会更加觉得很‘野’了。我会慢慢和她们搞好关系,她们就会接纳我,就会欢迎我了。”
吴安琪说:“假如我是维尔,我会努力地去忍,尽量去无视她们的嘲笑。但是我觉得我忍不住,我会暂时隐藏自己的野,之后努力学习,做一个优秀的女孩,用实力去征服她们,用实力去让她们刮目相看然后再去交朋友,慢慢地释放自己的野性,给同学们一点适应的时间,这样不仅消除了排挤和嘲笑,还能交到好朋友,这未尝不是一种好办法。”
……
同学们的回答好精彩,我都跟不上大家思维的节奏了,每个人面对欺凌时表现出来的态度都不一样,不管是用什么方法,我最后都听到大家指向了一个目标——化敌为友,我觉得这是大智慧的表现!还是要提醒同学们,被欺凌的时候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自己解决不了的,要记住保护自己很重要,及时告知老师也很重要……
七、放飞想象,回非与否。
假如:维尔在街头流浪,偶遇父母的朋友源于资助她回到非洲,你们是支持还是反对呢?大家可以自由辩论:
杨佳睿说:“野姑娘的家乡在非洲,由于爸爸的去世被送去了伦敦。虽然经历了被嘲笑被嫌弃,但是最后在丹尼尔奶奶的帮助下留在了英国,返回了学校。如果我是维尔,我会选择回到非洲。因为我们要改变一个生活习惯都比登天还难,维尔要改变的是全部的生活方式,就算维尔听了丹尼尔奶奶的话,她愿意尝试去压抑自己真实性格的自己,如果压抑的太久了呢?会不会得抑郁症呢?最好的良药就算回归她魂牵梦绕的故乡。尽管有辛西娅的攻击甚至有消灭她的念头,但我相信维尔一定有办法去征服辛西娅,去创造和平的生活。”
彭致远说:“我不赞同维尔回到非洲,因为维尔在英国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可以让她变得文雅,不会再像以前一样野蛮,从而变成一个文明的人,这样可以让她的人生少走很多弯路。就算维尔回到了非洲,辛西娅那个狠心的人也不会视而不见的,她会继续送维尔去英国……回来了再被送走,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金钱。”
郑子昀说:“我觉得维尔应该想回到非洲,这是我个人比较倾向的,但是在维尔这种‘未开化’‘半文明’的状态下,我认为应该采用一种两者合并的方法。首先,根据西蒙心中所示,布朗上校已经把农场卖给了在农场打工的男人们,也就是拉扎勒斯一行人,所以辛西娅这道坎已经不复存在了,不用担心这来自非洲的‘拒绝信条’。我想维尔应该可以平常在英国和女孩子们一起读书学习,等到放寒暑假的时候就可以愉快地回到非洲玩耍,尽情地释放自己的野性。”
樊宇翔说:“我认为维尔应该回非洲,应该留在津巴布韦。也许辛西娅会再把维尔送去英国,但我认为勇敢聪明的维尔一点会逃走——因为她有生存的能力。再说,机票也很贵,也要花钱,辛西娅夫人也会烦的。只要是人都会思乡,如果无情地迫使一个人离开故乡,是残忍的。”
虞浩然说:“我认为维尔想回到非洲,因为她属于非洲,而且热爱非洲,那里有她的朋友和宠物,也有她喜欢的生活方式。但我个人是希望维尔能留在伦敦,因为比起非洲的快乐生活,维尔更需要文明和知识。如果她一直那么野,那她长大后也没法养活自己。她在伦敦可以获得文明知识,也能强化自己的优点,还能见识新事物。再说,寄宿学校不可能没有寒暑假吧?每个学期的假期是可以回非洲度假的。”
吴宁越说:“我个人认为维尔应该留在英国。从人类文明这个方面谈起,非洲的津巴布韦除了西蒙那些朋友,布朗上校已经被辛西娅控制住了,没有保障可以继续庇佑维尔。相对来说,伦敦刚提供给维尔了一个宽阔的视野和社会人物的交际圈。如果继续在津巴布韦生活,维尔只会纨绔不化,不受约束,随心所欲地生活下去,这从伦理上谈,是脱离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轨道,违背了社会规律。而伦敦会慢慢调教维尔,冲刷掉她一身的野性,接纳她并给她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会,她会有光明的生存前途。伴随着年龄的增长,维尔不能只限于一方小小的天地,她必须明白人类生存的一个道理——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合群的人迟早会被社会抛弃,被人群淘汰,这就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进化论里的一句话:‘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另外,维尔的心智不允许她再野蛮下午,从她的骨子里就必须要蜕变成一个成熟的人,既然不能改变世界,就必须改变自己。维尔有很多优点,而就因为野性的释放埋没了它们,因而不被接受,被嘲笑,被排挤。所以,总的来说,我相信一旦维尔回归了人类文明,她一定能步入正轨,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所在和人生价值的体现。所以,她一定要学会和自己的内心和解。”
李洋尧说:“我认为维尔应该留在英国。因为社会已经是文明时代,不是原始时代,不管她怎么聪明,如果没有文明素养,照样不可以。坏的习惯一定要‘斩草除根’,完全改正。再说不留在学校学习,维尔长大后工作怎么办?难道去捡垃圾去做苦力活,或者被饿死被冻死?我认为维尔的坏习惯只有留在英国才能改,因为她根本不懂文明,她太野了。只有她改了野蛮的生活习惯,才能被同学认可。我希望维尔好好做文明人,好好过生活。”
刘子曦:“如果让我来选择,我会选择让维尔回到非洲。毕竟那里是维尔的家啊!那里有属于维尔的快乐和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欺凌,非常幸福。维尔还有一群小伙伴,这样也不会孤独。还有,城市的空气不怎么好,不如农场生活自由自在。再说,人的性格很难移的,维尔的性格就是‘野’,只有在非洲才会真正的幸福,才会过上快乐的日子。”
杨星楠说:“我还是赞成维尔留在伦敦,因为现在是文明社会,总不能像个野人一样蹦来跳去,更不会有渴了喝露水,饿了吃蚂蚱的行为。即使她能回到非洲,回到她魂牵梦萦的津巴布韦,可辛西娅还是会把她赶出农场,送她回英国。就算是在农场,也没有几个人会向她的爸爸和布朗上校一样疼爱她。留在伦敦,有丹尼尔奶奶,有重归于好的朋友,还有布莱克校长,都是很美好的人。”
李阗旭说:“我赞同维尔留在英国,因为我们不能只考虑到维尔想回家,要想想她的未来。如果维尔回到非洲,她能做什么呢?她会自由地玩,不做其他的事,她需要学习,她不能一直都在丛林里玩耍。在英国,可以慢慢适应,可以和同学们成为好朋友,可以融入这个文明文雅的世界。”
陈嘉嘉说:“我不同意维尔回非洲。因为在这个时代,很多东西都是多面性的。有人提出了性善论,有人写了性恶论;有人信仰佛教,有人信奉基督教。而我们这些成长的孩子们就需要接受学校的教育。在非洲,维尔可以释放天性,无忧无虑,爱咋咋地,可这样的后果就是维尔的野会不断地扩大,从而成为一个野蛮人。不是每一个的天性都会是有益的;而维尔只有在伦敦,在这种大城市中受到良好的教育,才会懂得去判断天性的好坏,才会知道应该怎样做。维尔不一定要成为佼佼者,按原文的意思来说,辛西娅是不会欢迎维尔回去的,既然不被欢迎,为何不做出改变呢?显然,伦敦是个好地方。”
陈珈瑜说:“我希望维尔可以待在伦敦。因为现在是一个大文明时代,知识、文化和礼仪是必备的,如果有一项落后,都将会被世界淘汰。一粒饱满的树种,想要变成参天大树,必须忍受泥土的掩埋,风雨的洗礼。很多事物包括人都是这样,看起来是摧残,实际上是教育。没有河床的冲刷,便没有钻石的璀璨;没有挫折的考验,便没有不屈的人格。维尔只要面对挫折的考验,等到她的便不是黑白的世界,英国也会是多姿多彩的世界。”
……
七、诗意语言,华丽美妙
1.聆听翻译阿眩老师的引进这本书的原因。
同学们,这本书获得了波斯顿环球报号角图书奖金奖,阿眩老师翻译了这本书,她在分享会里介绍了她引进这本书的原因。
(1)本书作者是英国作家凯瑟琳,她的文笔好,文字里有内在的诗意和华丽,诗意文笔从目录中就可见一斑。阿昡老师还说其实原著中本没有目录,是编辑们从内容中提炼出来的,也由此成了这本书诗意文笔的一个表征。
(2)作者对美有极其敏感和强烈的感受力,也有很形象、很生动的表述能力。比如说“泥巴有无限的可能性”、“甲虫的颜色就是幸福的颜色”等等,而这些对于孩子的心灵感受和成长会特别的有启发。
(3)作者笔下的人物、角色都很有个性,大都是很坚韧的,从不轻易放弃。其中有很多值得成长中的孩子借鉴的地方。
(4)作者的视野很大,驾驭各种环境的能力很强,这些都很值得孩子们阅读。
阿昡老师最后提到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像书中的野姑娘一样,自由坚强,勇敢善良”“也希望小朋友们勇敢地接受生活的美,同时也接受生活的难”,并认为这是孩子们读这本书的意义所在。
2.聆听李华老师对这本书的语言的精彩品析。
(1)文中有不少的比喻句。
比如P2说到骑马的滋味时,“就像潜在水底喝瓶装的可乐,或者倒挂在猴面包树上,美妙而美丽”。潜在水底喝瓶装可乐?可能吗,看似不可能,但如果真正完成了的话是多么的惊喜又得意。倒挂在猴面包树上,猴面包树非常的高大,像长长的啤酒桶一样的树干,那要想爬上去肯定得有一定的身手,而且还能倒挂在树上,再来尝几片叶子,欣赏一下美景,多么的美味。
又如P47,维尔说辛西娅的声音“假的像塑料花,就像空调风之于自然风,人造黄油之于黄油,反正假的要死”;在P54中,上校形容野姑娘妈妈的声音“就像阳光下的溪水冲刷过的鹅卵石”,两个不同性格特点的女性,两个比喻句就鲜活地勾勒出了她们的形象,真的不需要太多的铺陈,不需要太多的叙述,简单的文字,如此精准的一语中的。
(2)书中有一些特别的语气词,表情达意的功能很强大。
比如P81当维尔父亲去世时,上校找了新的女主人结婚,他想要告诉维尔自己结婚的事情,当上校问她怎么样的时候,维尔只说了两个“欧”字,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但此刻维尔的内心如翻江倒海一般,她奇怪,愤怒,不舍,她生气,担心,觉得太荒谬,可表面上只有两个“欧”应答。而上校也很在乎维尔,所以上校用了一个“呀”,那种紧张、无奈、尴尬、不知所措,可能都包含在这个字当中。
(3)书中还有一些令人叫绝的话语。
比如P102,“失去是虚空的,它里面没有一个活着的词”;P26,“把下巴搁在膝盖上,等着听香蕉发出充满希望的声响”;“生活就该是这样,咬碎,咽下,大叫”等等。
诗意的语言不仅给我们营造了想象的空间,也能增加我们的阅读兴趣,我们还可以把这些好词好句积累下来,把这些描写的方法都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表达中,我们的写作也会美妙有趣。
八、品析结尾, 畅谈感受
很多同学都觉得这本书对维尔的非洲生活描述得多姿多彩,趣味横生,对维尔的伦敦逃亡也写得险象环生,扣人心弦。可是到了结尾,维尔听了丹尼尔奶奶的劝告,就那么短短的几句话,维尔就心甘情愿地回到了学校,这样的结尾是不是太匆忙太轻率呢?
孩子们自己再读书本的第二十六章,先思考再和小组同学交流讨论,最后汇报交流意见:
陈慧婷说:“我觉得结局太匆忙,因为维尔在学校受了那么多的苦之后应该不会那么快就被丹尼尔年说服吧,她一定会把不愉快的经历倾诉出来,滔滔不绝地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吧。伦敦学校的女孩子那么高傲,那么优雅,她们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就能接受维尔这个野姑娘,应该还要有一个转变的故事才能结尾吧。”
魏芷嫣说:“我觉得这本书的结尾是好的。因为书里面也说了,维尔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姑娘,她很聪明,听了丹尼尔奶奶的话,应该就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会改正错误,选择回去了。”
杨迪云说:“至于结尾,确实有点匆忙,好像有人在催稿一样,跟《麦琪的礼物》一样。照现实生活来看,维尔跑出丹尼尔家,还会再流浪,警察也不可能是傻瓜,肯定会把她抓回来。维尔得多受几次挫折后,才能真正成长。不知道是因为编辑催稿,还是这本书已经够长了,就只好不了了之的感觉了。”
陈嘉嘉说:“我觉得结尾不好,未免太草率了。维尔那么野的性格,怎么一次劝说就重拾信心乖乖听话?伦敦的同学们为什么突然对维尔好了也没有说清楚,整个故事的结尾有头重脚轻的感觉。我认为结尾应该写同学们发现自己错误,去寻找维尔。当然小维尔也不能闲着,应该从什么事物中感受到自己的错误,从而重拾人生信心,悟出生活真理——成长要考自己的搜寻。最后,最后有个圆满的大结局,同学们接纳维尔,维尔积极学习,改掉格格不入的生活习惯。至于那位罗宾逊太太,她总会有一天懂得维尔的好。”
吴宁越说:“我认为结尾好。简单说,作者这样写得如此仓促,这样的简易干练一定有她自己的意图。我觉得这样写就引申出更多的思考。我们都能很明显地看到这本书的作者已经表达了自己想表达的意思,也表达出了整本书的主旨,让读者明白了人生的意义才是最重要的。虽然最后的结尾从整体看似乎完整度不够强,但是在我看来,也许英国就是这个女孩最后的归宿,也许维尔会选择回到津布巴韦,这一切都是未知,也许这本该就是不违和的结局。或者说,这就是作者故意的制造出来了一种开放的结局,给予我们不拘束的思想空间,这其实就足够了。”
虞浩然说:“我不满意这样的结尾。从书的前文叙述,就可以看出维尔是一个固执己见的人,丹尼尔奶奶不可能几句话加一顿早餐就收服维尔,维尔至少会大闹一场。可她却回了学校。我希望在结尾的时候,维尔先会逃走一下,然后丹尼尔奶奶再讲大道理,这样的结局才更真实。”
杨佳睿说:“这个故事虽然匆忙,但也说得上圆满。结尾看似简短,可是这样留白又给了我们无限想象的空间。很多电影就是这样结尾,然后再拍续集。也许作者还打算在写一本《野姑娘的伦敦生活》呢!”
……
九、联系生活,畅谈感受。
读完整本书,维尔的人生经历带给了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我们又懂得了哪些生活的意义?我们走出文本,回归自己的本心,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懂得了怎样的人生哲理呢?
请同学们再读书最后两章内容,体会有哲理的话的含义。先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后,班级汇报。
这是同学们回答后利用下课时间整理的回答小抄。孩子们回答好精彩,孩子们记忆力好强大啊!能把自己的回答默写出来,真的好厉害!
生活是艰难的,也是美好的。不管我们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都要直面困难,我们要有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要有改变自己的决心和毅力,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这就是生活的意义!
……
放学的铃声叮叮当当地想起来了,孩子们的精彩回答并没有停止,我觉得我完全没有必要去总结孩子们的回答,严谨的思维,理性的思考,价值观的去向——我觉得孩子们说的都好。慢慢聊,漫漫谈——阅读分享是如此的慢的过程,也是如此美好的过程!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敢于驳斥,敢于批判,这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孩子的阅读积累之丰富,更让我感受到了孩子们思考人生意义的理性。
铃声是孩子们阅读的结束,也是孩子们阅读的开始,更是孩子们人生新的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