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的寓意是长相思,到白首。那是我最喜欢的地方之一。
陪我度过高三的,是一套书。
其实之前的自己不太能够理解粉丝对明星的那种狂热,不理解人们可以那么喜欢一件事物,不理解二次元的执着……
高三读的《盗墓笔记》给了我最好的答案。
其实算起来的话,读这本书前前后后差不多两年多。
高一的时候,班里一位特别爱看小说的男孩子给我推荐了这本书,还给我发了电子版,那时候的手机还不是智能机。
手机内存也只有几百M,不大的屏幕,看起小说来自然没有现在手机这么好。
书里前面是有些恐怖的,每天晚上有空就窝在被子里看,经常吓得半死。
断断续续一年也看了不过三分之一。后来才发现,越读越有意思,之后真是一口气看完。
后来,我就陷入了这本书里。变成了众多原著党稻米里的一员。
15年的十年之约,从南到北,赴了8.17的那场盛大的十年之约。
遇见很多志同道合的稻米,从全国各地甚至全球各地赶来。
在别人眼里我们就像是一群疯子,但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自己从来都没有疯。
我开始理解那些之前自己不理解的那些粉丝行为,开始理解那些疯狂行动的人,收回自己曾经说不会有特别喜欢的东西的那句话。
人,总归会找到一个为之疯狂的信仰。
我把自己对这本书的喜爱表达在绘画里。我开始大量临摹关于书里的场景,我想象着他们的样子,续写他们的故事。
我沉迷在绘画他们的世界里,第一次觉得如此喜欢的两者相碰,是一种特别美妙舒心的存在。
我在课桌上画他们,在新发的书本里画他们,在宿舍的贴纸墙上画上他们。
那一年,我的世界里,我睁眼能看见的地方,都被我画上了他们。
以至于班里的人都知道我的这个喜好。都知道我取“张家古楼”这名字是何含义,知道我对姓张的,姓吴的总有莫名的好感……
可以说是盗笔成就了我高三的绘画技艺,也可以说是绘画承载了我高三的信仰。
信仰这个词提出来,总是让人新生敬畏,充满神圣感。
对我来说,这本书就是这样,很多人不理解,而我后来也只是把这喜好放在心底。不再解释。
这就像在世间,很多不理解的事我都能欣然接受并予以尊重,因为我不知道所以我不能理解,但保持尊重。
之后我也跟着走过了杭州,看见了西泠印社,走过了北京潘家园,没有看见王胖子的店面,走过了四川成都,找到了一家破旧小客栈,走过了山东济南,没有瓜子庙……
而还有很多地方在路上等着我去发现,西藏墨脱的喇嘛庙、西沙群岛的永乐岛、格尔木的养老院、广西的张家古楼……
这就和绘画一样,成为我少年时光最美好的记忆,也是靠着他们我才度过的高三。皆有他们的鼓励,我一步步走到今天,就好像是与他们对话多年的老朋友。
一直都不会忘记,下一个十年,我还在。
(未完待续)
(嘻嘻,由于青木现在在高铁上写下这篇文章,本来有很多关于当年画的绘画作品,但是没有存在手机里。就在网上找的图片。见谅啦~)
上两篇文章链接:
作者青木: 自由撰稿人,野生素描派,沉迷经济,身高的二米二医学生。
喜欢她的话,就点个关注吧,点个赞也行哟~
❤❤❤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