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雁塔位于友谊西路南侧的荐福寺内,与大雁塔东西相向,成为唐代古都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标志之一。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707—709),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献福寺的佛塔。荐福寺创建于公元684年,原名献福寺,是唐高宗生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建造的。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称大荐福寺。
荐福寺的钟楼悬有一口金代明昌三年铸造的大铁钟,高3.5米,口径2.5米,周长7.6米,重10吨。钟声清脆锐耳,10里之外都能听的清楚。塔影秀丽,钟声宏亮,这就是称作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
小雁塔为密檐式砖塔略呈梭形,高43.38米,塔底平面呈正方形,底边各长11.56米,每层迭涩出檐,南北两面各开一门。底层南北各有券门,上部各层南北有券窗。底层南北券门的青石门楣、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尤其门楣上的天人供养图像,艺术价值很高。塔原高十五层,现余十三层,塔身从下面而上,每一层都依次收缩,愈上愈促,秀丽玲珑,别具风格。门框为青石砌成。塔身内部为空筒式结构,设木构楼层,有木梯盘旋而上。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的卷刹曲线,显得格外英姿飒爽。塔底南门入口的石质弓形门上,刻有阴文蔓草花纹和天人供养的图像,与大雁塔的门楣相同。
小雁塔在一千二百多年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风雨的侵蚀和70余次地震考验,公元1487年,陕西大地震把小雁塔中间从上到下震裂了一条一尺多宽的缝。然而时隔34年,在1521年又一次大地震中,裂缝在一夜之间又合拢了。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便把小雁塔的合拢叫“神合”。1555年9月,一位名叫王鹤的小京官回乡途中夜宿小雁塔。听了目睹过这次“神合”的堪广和尚讲的这一段奇事后,惊异万分,把这段史料刻在小雁塔北门楣上。这种神奇现象迄今未得到十分令人满意的解释。
小雁塔塔形秀丽,挺拔玲珑,与慈恩寺大雁塔的雄伟气概互相辉映,但因规模较小,故称小雁塔,比大雁塔年小55岁,它以挺拔劲秀、娇小玲珑而闻名中外,是我国唐代精美的建筑艺术遗产,历来是人们瞻仰的胜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