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华裔美国博士,跟我讲述了他上学的经历,他在上学的时候是在山东,高考还有预考,也就是模拟考试一次,在填报志愿作为参考,每个学校注重升学率,学生的志愿不能胡乱报的,要按照预考的分数,老师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才能够顺利报出来。
一个县城里面有四个考上燕山大学的,当时的燕山大学是北大和清华共同成立的分校,北大清华的教授在本学校不好评职称,去燕山大学修炼三年,职称就上去了。再调回到北大、清华。
他和另外一个人(现在是美国双博士)共同填报志愿,不可能两个人都报清华,属于资源浪费,那个报了清华,他报了北大,结果服从分配到了燕山大学。在燕山大学待了半年多,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期还对大学没有什么了解,还处于懵懂期,他在燕大待的不是滋味,另外一个人去了清华,对他是一个刺激,在年末探亲的时候,一个人去了黑河,他姐姐在黑河当老师,在黑河读了几个月,发现教育水平不行,辗转又回到了山东,任何人都不支持他重新考,即便考,也认为他考不上清华,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任何人的成名,普通人都不会知道他背后的故事,当时谁都不会认为他是名人,但是经过下面的事情,大家认可他了”。
当是这位博士数学特别好,在做黄冈四套题目,同一时期的学生也就打80、90分就很高了(120分满分),他打了117分。所有人都改变了态度,对他另眼相看,按照他所说,学习、高考、报志愿,完全是自己的事情,是中国人唯一能够感觉到公平的事情,既然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就有能力去掌控!
高考结束了,顺利的上了清华大学。因为在燕山大学的半年经历,让他在清华游刃有余,一直当着班长,而清华大学的每位学生,都是有一颗不愿意打工的心,都想自己去创业,所以很多企业都不爱要清华的,思维模式特别活,想法特别多,在企业待的不顺心,就会自己另起炉灶,自己创业。
还没玩,这个博士在清华本科毕业后,可以留在北京,可以享受北京的任何待遇,而且八几年的大学生本来就稀缺,更何况是清华的,好多地方都争着抢着要。他却毅然准备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去那里读的硕士、博士。在聊起当时的情景,他很专注,很投入。可能牛人的成长看似简单,在诺基亚公司他毅然辞职,回国创业,而这种创业完全是资本运作,而非真实意义的做某件事情。
听他讲完,他强调的是:只要确定是自己的事情,就不要让别人掌控你的命运,自己能够把握、努力,就按照自己的思维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