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人才成长在基层农村,熟悉本地环境,实践经验丰富,带动能力强,是乡村产业的开拓者和群众致富的带领者。针对以上问题,要着力在引才、育才、留才上下功夫,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大、结构优、能力强的乡土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赋能。
一是吸引家燕归巢,让人才“聚”起来。打好“乡愁牌”、“乡情牌”,强化政策引才导向,畅通回流渠道,积极引导扶持在外的能工巧匠、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退休干部等返乡就业创业。持续实施“三支一扶”、“国培计划”、大学生村官等定向培养工程,引导帮助特别是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参与乡村振兴。积极拓展农村经济新业态,重点扶持乡村特色产业,依托农业科技园区、农村直播电商基地、新型家庭农场、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农村创业创新园区等大力吸引人才就业,打造人才孵化基地。加强人才驿站、青年之家等人才服务平台建设,为回乡人才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融资对接等服务。同时注重深入挖掘发现乡土人才,通过精准盘点,按照生产经营型人才、二三产业发展人才、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等类别,把乡土人才找出来,建立乡土人才信息资源库,动态全域管理运用好乡土人才队伍。
二是坚持立体培养,让人才“强”起来。坚持“多元主体、分工配合、立体培养”的原则,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乡土人才培训机制,采取“文化水平+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提高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培训的针对性,着力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乡土人才队伍。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工程,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办好新型农民文化知识提升班,加强政校企农合作,广泛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订单式”、“点餐式”常态化开展技能培训,促进乡土人才知识结构转型升级。强化交流提升,通过组织现场观摩、技术推广、选派交流、技能竞赛等方式,广泛开展人才服务基层行活动,实施“百团千人科技下乡”工程,发挥好科技特派员、博士顾问团等技术团队作用,促进乡土人才交流学习,推动技艺传承和技能提升。
三是突出正向激励,让人才“香”起来。严格落实好《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将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队伍总体规划,出台乡土人才培育政策文件,为乡土人才培养和使用提供制度保障。强化政治引领,优先将致富能手、大学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中年纪轻、素质好、懂经济的党员乡土人才,纳入村级后备人才干部库,推荐优秀乡土人才参选“两代表一委员”,增强乡土人才的社会认同感。强化荣誉激励,建立健全乡土人才分级分类评价体系,科学合理设置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通过发放证书、授予称号、顾问聘请、典型宣传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乡土人才,提高乡土人才归属感和荣誉感。畅通成长渠道,组织指引乡土人才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落实培训补贴激励政策,开展“千企帮千村”行动,在融资贷款、职称评审、财税优惠、股权激励、项目资助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给予适当倾斜。优化改善环境,实施人居环境改善行动,推动城乡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均衡化发展,不断增强乡土人才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