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与家人坐车去另一个城市度假,沿途看到云彩聚合成一条神秘的隧道,阳光从那其中以不可思议的力量穿透,耀眼温润的芒,仿佛在旋转。我说,妈妈,看云。
我这个父母眼里的孩子,也已经是接近三十的年纪。在十几岁的年龄,我把青春的疯狂释放,如今那个热爱夏天的人,开始拥有了欣赏秋日的心境。
看着车开过高速路外的村舍,田垄边有人走动。清凉的天气,仿佛是一种福佑,撇去夏天的锋芒四射,危机四伏,秋天带来安全感,同时它的美,又让我哀愁,它太沉静,生与死,丰收与黄叶,都孕育着玄妙。
我想那田间走动的陌生农人,将与我只维持这几秒的交集吧。他全然不知道我在注视他。
生命中如此多的细节,都在回到家乡以后,放慢,放慢。我深深沉浸在这片养育我的土地中,这土地,这空气,在秋日中跳动。深深吸气,一股如置身母体般包容又温馨的味道。
我留恋这秋日的温柔,留恋城市的每个角落,留恋入夜时分。留恋每一个当下时刻给我抛出的回到过去的蛛丝马迹。
妈妈,看云。
我有了与父母一起欣赏美景的渴望,而不再只想一个人往前奔跑,剩下他们小小的一个点,在两千公里外的地图上守望。
同家人在街上闲逛,看到有人卖糖炒板栗。一阵微风吹过,青色的烟从锅中飘荡出来,白糖已经黑乎乎一片,不禁感叹,真是秋天来了,是吃板栗的时候了。
顺应时节,饮食也跟着天气而走。
父母依然不忘叮嘱吃饭养生的习惯。他们常常莫名担心,看到不好的社会新闻,总是容易受惊,脑补无数画面,把当事人的头像替换成自己的儿女,背后一阵发麻。
十四岁的时候,母亲与我计算过,我们全然相处的时间究竟有多少。“初中还剩一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毕业后过两年就结婚,然后你就是嫁出去的女儿了。算一算,真正相处的时间,连十年都不到呢。”
如今让人唏嘘的是,当年那场历历在目的“计算”,早过去不止十年。
我们自然地一路走过,读书、求学、在外地定居,等待、见面、送行、再等待……我想,父母没有说出的话和从不提及的落寞,是十个年头的秋天全部的重量,都不足以比较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关心起季节和天气来,手机里有一款天气预报的软件,我时常会看看家乡的天气,里面自带谷歌卫星地图,我无聊的时候,会找到家乡,不停放大、放大,看着平面上那一条条清晰的街道,那我曾经与家人、朋友走过的路,看着自己的家,那几栋亲切的房子,安静地,矗立在我的手掌心。
我闭上眼睛,就可以回顾屋子里的布局。
属于旧时光的味道,老木器,老家具,那么整洁,宽敞,有父母和外公外婆的味道。香喷喷的被子,被父母放在阳光下晒醒,拥有一种“特别的用心”。
城市上空总是云淡风轻。在家中,那些“看上去很土的”、“废物利用”的东西,都散发着被精心布置的温暖。
长辈从不随便丢弃一件物品,而是变着花样让东西物尽其用,这显示出一种尊严,一种淡而醇的品质。这种美感透露在他们对自己生活的保持中,以及对每一件物品的珍惜中。
爱惜物命。一件物品的价值,取决于用心对待它的人。我在离开家乡很久后,回想过去的点滴,才得到这些道理。
成长的艰辛原来并不在其痛苦和挫败中,而在时间缓慢流逝的忍耐和酝酿中。在等待中,在看不见的剧本中,在转身后的未知中。
而这一切,都并不是当时可以知道的。
我想即使走得再远,身体里的一些东西,也永远不会丢失,我在路途上摸索,支持我的,是记忆沟壑里的细节,童年与少年时代的耳濡目染,长辈的那些只言片语和生命态度。高耸的山可以接近天堂,凹陷的土地却可以成为船,就像这片土壤教给我的,幽默、坚强、专注,永远享受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