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读书之三:2017年3月
沈丽新
1、《那些说不出的慌张》李宗陶
——商务印书馆,2015年
此书为“玖玖雅集”2017年第一本共读书。因为一个可鄙的会议而缺席计划中的读书会,非常遗憾。但还是很高兴得遇此书。作者的笔触很好,尽管是访谈录,却不偏不倚,重在呈现本质与事实,观感留待读者。
我喜欢作者这样特别审慎的心意。
2、《自控力》(美)凯利·麦格尼格尔
——印刷工业出版社,2012年
以前对“锻炼意志力”的理解,停留在自己或者他人去做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并坚持到底。而作者却告诉我们,通过科学的锻炼,我们都可以成为自控力专家。
如果要提升自己的意志力,也许我们该更关注自己想做什么,而不是自己不想做什么。
3、《我曾这样寂寞生活》(波兰)维斯拉瓦·辛波斯卡
——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
“我也许只是我自己,毫无惊人之处,/也就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人。”嗯,我喜欢在诗人的笔下找到共鸣。我愿意自己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人,就是我自己。
还有还有:“苍老是/恶棍所要付出的代价,/那么,/不要抱怨,/虽然难以忍受;/只要你是善良的,/就会持续年轻。”
诗意和远方,也许就在薄薄的一册诗集中。
4、《读库》1701期 张立宪(主编)
——新星出版社,2017年
这一期印象最深的是《话说晏阳初》。当年推动他人生理念的是3C:Confucian(儒学),Christian(基督教),Coolie(苦力)。能够坚持自己的理念,并不断去推动、去实践,从国内到国外。这样的坚持,实在令我钦佩。不胜想象:当年的定县模式,如果在全国各地得到推广,会是什么模样?
5、《相约星期二》(美)米奇·阿尔博姆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
在几年前的一次读书活动中,听董劲老师推荐此书。她娓娓道来自己的感动,我听来诸多共鸣,但却竟然一直没有去找来此书。前几天,在京东购书时候,此书自动跳出来,当初听董老师分享时候的触动也跳出来。即刻买下,也即刻阅读。
从寒风习习的上方山山坡,在光秃秃的樱花树下(周五,带学生春游),到阳光明媚的自家阳台(周六),一气读完。
起初对莫里教授身患重病不久人世的揪心也渐渐放下。他教给我们如何直面生死,思考人生的本质,超脱于对物质的拥有。“我不羡慕你的人生阶段——因为我也有过这个人生阶段。”深深认同,让我更加无惧年轮递增。
6、《孩子没问题,大人有问题》(日)五味太郎(坐忘书房借阅)
——南海出版公司,2016年
作者是日本在海外知名度极高的绘本作家。此书我觉得是最好不要让孩子读到的书。因为身为大人的我,一边读,一边就要苦笑、爆笑和大呼解气,然后有时候又羞愧、又心虚。
还好,此书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看到自己的问题。在孩子面前,其实我们最好忘记自己是大人。这样,我们会少一些问题,孩子会更加少一些问题。
《莫愁》(家教与成才)杂志约我写一篇家庭教育著作的书评。就此书写了短短一篇。改日贴公众号。
7、《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关于爱情》(白俄)S.A.阿列克谢耶维奇
——花城出版社,2014年
战争不一定是硝烟四起,而是可以在看不见的核辐射背后。科技的漏洞,高层的错误决策,在明媚的阳光下、芬芳的鲜花丛中,战争已经开始,民众却尚不知情。那么多死亡,那么多与爱人的生离死别,让人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也许,读过离死亡这么近的文字,会更珍惜亲爱的人儿——
8、《追故乡的人》熊培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终其一生,我们都是故乡的囚徒。无论生活中的故乡,还是精神的家园,我们终生向往,终生追寻,兜兜转转中,不断失落,不断收获,也就不断成长。
详见读后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故乡可追》。
9、《读库》1702期 张立宪(主编)
——新星出版社,2017年
大致知道《丝绢全书》,然而在这一期的《读库》里才知晓分明。作者详实记录,不发表半句与当下社会的对比议论。而读者如我,却始终一路读一路在对比、在内心议论。足见作者笔力。
而《读库》的意义,很多时候也只是呈现。不抒情,不议论,只留待读者自行去体察。
3月24日晚上,在苏州诚品书店二楼,听《读库》主编张立宪先生的讲座《看书不是书》。有个词印象深刻:否决。张先生说:“做一件事的时候,不妨考虑下这件事可不可以不做。”我觉得是。
10、重读:《孩子的宇宙》(日)河合隼雄
——东方出版中心,2014年
因为“读书吧”三月份共读书推荐了河合隼雄的书,所以最近又系统地重读他的著作。
“所谓长大,也许就是将孩子们所拥有的如此精彩的宇宙存在逐渐忘却的过程。”是悲哀。不过觉得我还好。我还是小心翼翼地对待着孩子们的宇宙,尽力让他们更像一个孩子。
11、重读:《孩子与学校》(日)河合隼雄
——东方出版中心,2014年
我们都在学校,我们大都有孩子在学校。当我们把孩子交付给学校,当父母们把孩子交托给在学校的我们,我们能够、应该、必须给孩子怎样的学校?
就如书中所说:“在很多情况下,还是不要过多考虑‘原因’比较好。”《孩子与学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困难、努力解决问题、争取获得更多平衡。
12、重读:《有益的父母 有害的父母》(日)河合隼雄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年
此书实在是值得向为人父母者认真推荐。
养育子女真正得益的是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自己的成长也清晰可见。为免于做一个有害的父母,需要明确很多边界、立场与原则。不过度焦虑、不过度摇摆,也许才可以成为一个有益于孩子成长的父母。
会把家里所有的河合隼雄著作认真重读一遍。
2017/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