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延飞:从“袁隆平院士招收研究生”一事,谈免费师范生问题
近日,一档名为《似是故人来》的实景文化访谈节目专访了袁隆平先生。袁老已是鲐背之年,依旧在做科研、带学生,他在节目里说:“我带研究生有一个要求,你下不下田?你不下田我就不带。”
是啊,袁老的研究项目就是农业,不下地干活,不了解水稻生长各阶段的长势,贪图坐在办公室里喝喝茶,聊聊天,一张报纸看一天。或者呆在实验室里享受没有风刮日晒的生活,这样的研究生其实是想做“老爷”,可惜袁老明确说了,“你不下田我就不带”。
这就是做人和做事的底线,敢于挑战底线的真还不少。
01
违约真的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吗?
最近,我在知乎看到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是农村教师,出路可以在哪里?提出这个问题的是一位正在上大二的免费师范生。
按理说,年轻人有困惑很正常,可是有数十条回答却让我坐立不安。
其中一位网友给的建议是:
一是考研。考研最好211和985.
二是考市里的老师,做好合同违约的打算。违约最多10万,考上市里的老师,违约不过是你1-2年的工资。与其在农村工作6年,不如花费1-2年赔钱。
三是考公务员。想着未来你要在农村呆6年,你就有重生的决心了。
免费师范生,是国家设立的一项拯救教育的惠民政策,讲究的是一种“契约精神”。可是现如今,河南招生免费师范生造冷遇,计划招收2000名,缺额774人。而有幸被录取的人,我们看到还有一部分人在“选择投机”。这位网友的答复:考研,考市区招教,考公务员,其实归纳起来就一条,想尽一切办法逃离农村“这个鬼地方”,不惜违约。因为违约的代价“不就是10万元,市区1-2年的工资”。
诚然,农村条件差,交通不便,教研落后,择偶面窄,孩子入学入托有困难.....这些原因是众所周知的困难,是选择“免费师范生”的时候就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一边享受着国家的优惠政策,一边准备“暗度陈仓”,这本身就违背了“契约精神”,违背了做人和做事的底线,可惜的是,违约的成本太低,“不过是10万,是人家1-2年的工资”而已。
一个国家,缺少诚信制度,会是怎样的呢?我不敢想,也不愿意想,更懒得去想。
袁老可以拒收研究生,我们的农村教育却留不住“野心勃勃”的老师。当然,我不是说免费师范生就该“从一而终”,就应该老老实实在农村呆一辈子,最起码“服务农村6年”这个最初的承诺你要兑现了吧?
也许,开学季前正有一大批农村的青年老师“蠢蠢欲动”,在寻关系找门路,在农村学校还是县城和市区学校之间的利害关系中,衡量、取舍。
02
农村教师的出路?
农村老师没有出路吗?
其实,不管你在农村还是城区,自身的不断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农村的小班化教学、留守儿童问题、老师一专多能的培养、劳动实践课的开设都可以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
专业成长方面,教师利用假期到一些大学,或者外地加强学习应该成为一种常态和自觉行为。
在城市学校或者利用网络,找一位人生导师,制定职业规划,定期汇报学习进展,听取导师指导。这一项是农村教师最最需要的和欠缺的。
国家给予农村教师职称评审的政策倾斜,也是教师成长很值得考虑的因素。
同时,我也建议有关部门,能给予农村教师像公务员一样的车补待遇,每月发放一定金额的交通补贴,也是对农村教师的激励。同时对“在农村从教30年教师”的奖励不要仅仅局限一张证书,能在发放证书的同时再考虑发放一次性安家补贴(要求不高10——30万为宜,可以有地区差别),这对扎根农村教育的教师将是一种最大的激励。
03
诚信的代价
侄子在日本打工,他说会社中日本的员工每月有一项交通补贴,自己上报居住地距离会社远近,会社会按照路程远近进行补贴发放,我问,有没有办法去核实呢?侄子说,没有听说怎么核实,反正大家都是如实填写。我想,这个不错啊!日本人真实在,我居住在哪里谁知道?多报一些路程,就可以多领一些补贴。
后来,上网一查,绝非我想的那么简单,如果一旦会社查实你不诚信,将会计入诚信档案,那么你将面临失业,日本任何企业都会再录用一个不讲诚信的人,这就是不讲诚信的代价。
关于“免费师范生”制度,我国的一些考虑还是欠妥的,真正喜欢做教师,哪一家会在乎几万元的学费,真正缺少学费而不得不选择“免费师范生”的贫困家庭,即便从事教育也不甘心,也在伺机而动等机会跳出农村教育,给师范学校的毕业生直接发放教师资格证都是在饮鸠止渴,宽进严出,提高教师素质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连华为的任正非也在呼吁,“让优秀的人去教出优秀的人”。
我们不要再祈求任何人去无私奉献,去搞捆绑式服务,上赶着不是买卖,捆绑的婚姻不会幸福,同样捆绑的教育也不会也不可能快速发展。提高教师入职门槛,大幅提高在职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让教师不为买房子焦虑 ,不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着落担心,让教师真正成为令全社会羡慕嫉妒眼红的职业,一切教育问题都将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