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总会盼着过年。
过年,可以有新衣服穿;
过年,可以有压岁钱;
过年,可以放小鞭炮;
......
那时的年味儿,大概从刚进腊月就开始有了。
赶集,买鱼买肉买菜,冬天天冷,外面就是天然的冰箱,我家房子的北面冻着各种食材。
它们都将是过年时候餐桌上的美味。
清洗打扫,辞旧迎新。
大年三十,和奶奶。妈妈一起包饺子,饺子馅儿是精心调配的三鲜馅儿,鸡蛋、虾仁、肉,像只有过年时候,才有这个馅儿,可以说是新年限定了。
除夕吃饺子,不能吃蒜,据说吃蒜的话,来年会被人算计。
晚饭吃好,摆上瓜子,糖,准备开始看春晚了。
大年初一,早早起床,穿上一件有很多口袋的衣服,去同村的亲戚家拜年,这样可以装很多不同口味的糖果回来,收集糖纸,也是小时候的一大爱好呢。
大年初二,要去姥姥家咯。二姨、三姨、老姨,我们都在这一天团聚在姥姥家,一大桌都坐不下呢,谈谈天,聊聊家常,温馨又热闹。
我还要赖在姥姥家住上几天,在姥姥家自由自在的,可以睡会懒觉(在家时候爸爸不让我睡懒觉),看电视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姥姥村里有大集,姥爷会带我去买好吃的。
还有一个我喜欢的,就是姥姥村里有踩着高跷扭会的。
高跷大概有一米左右高吧,穿上它,要走,要跳,劈叉,翻跟头,真是很了不起。
表演的人几乎都是男性,有的人男扮女装,描眉画眼,穿漂亮的衣服,戴好看的发饰,曾经的我还好想拥有那种颤悠颤悠,blingbling的发饰。
印象最深的有一场捕蝶的桥段。
老翁装扮的人,拿一根竹竿,竿头垂挂着一只蝴蝶,逗引一个顽童捕捉。
老翁竿子甩到哪,顽童扑倒哪,再夹杂着一些高难度动作,下腰,劈叉,大跳等等,精彩极了。
慢慢长大后,我就没有再见过这种表演了,也许是现在的年轻人不想再吃训练的苦了吧。
大学毕业后,我就离开家了,定居在远在千里的江苏。
每逢过年,就是我尤其盼望的时刻了。一年之中,只有这个节日假期最长,可以在家里多待两天。
如今的年味儿,又是什么呢?
好多人说,感受不到年味了。
现在的生活好了,新衣服想要就能买,好吃的想吃的就能天天吃,不必非要等到过年时候了,没有了那种仪式感,少了想要的期盼,自然年味就淡了。
曾经满天烟花盛放的春节标配,因为今年的禁放令,也不见了踪影。
新冠疫情出现之后,过年期间尤其猖獗,我已经三个春节没有回家过了。
不知道这边都有什么风俗,反正我已经在家闲了几天,要开始长蘑菇了。
万能的胖友圈里,我看到了一个逛街去处,于是带着孩子驱车前往。
唐闸古镇那边,有很多老厂房,还有一些仿古建筑。
我不知道参观的人有没有和我一样想法的,在参观旧址和展馆时,也是在找寻深埋在脑海的记忆。
啊,我小时候见过这样的房子,见过这样的门,见过这样的窗……
在一间展厅里
萌宝问:麻麻,你知道这个电视机怎么调吗?
我:当然知道啦。这个最下面的旋钮,可以开关电视,调节音量,这个调频道,这个调亮度,这个调对比度,天线可以调信号让画像更清晰……
萌宝:麻麻你好厉害呀
我:哈哈哈,麻麻小时候家里有一台类似的电视机呀
萌宝:这个缝纫机你会用吗?
我:只会用来做简单的东西,复杂的不会呀。姥姥就很会做,还给你做过衣服呢呀
萌宝对这些旧物件充满着好奇,我则充满着怀念。
春节期间,在古镇这边逛的人还真不少,又带着娃娃的,还有带着老人家的。
在参观拜年影展听的时候,有个中年人对和他一起的老人说:“把,你站在这张照片前面,对,就是这儿,别动,我来给您拍个照。”
这简单的话语,一下子给我整破防了。
有种顿悟的感觉,年味不是穿新衣,放鞭炮,压岁钱……
年味是团圆,是回到家桌上的热腾腾的饭。
年味是陪伴,父母在,能够陪伴在他们身旁的幸福感。
年味是牵挂,虽不能回家,但是和家里视频时候唠不完的家常。
年味是祝福,送给家人,送给朋友最美好的祝愿。
年味是希望,辞别旧岁,对新一年的展望。
年味是笑脸,挥别忧愁,放下烦恼,绽放的喜笑开颜。
嗯,我想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