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孩子生命最初的第160天,我决定开始写这些文字,留给我还未曾蒙面的孩子和未知的未来的自己。
选择在26岁左右事业的上升期回家待产,最初确实有熬不过父母催促的因素,所以在家里保胎的前12周里,我过得非常地焦虑,担心等生完孩子后将被社会淘汰,自己将每天围着孩子、柴米油盐打转,变成自己都嫌弃的黄脸婆。
看着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感受到孩子真真切切地在自己的身体里成长,第一次听到胎儿的心跳、第一次被胎动惊醒、第一次因为缺钙再次感受到骨头的生长痛, 我开始意识到,当母亲是一件无法撤销的事情。
既然无法撤销,那就既来之则安之,我开始接受这个小生命的存在,开始了期待,幻想着它的样子,但我可以确定的是无论它将是什么样子,我都会不吝啬地爱它。这种感情和与父母与爱人的感情完全不同,这是一种绝对主动的付出。
我还是很自私的,曾计划当这个小生命断奶后就与它分开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是关于孩子的成长、教育,关于未来孩子爷爷奶奶如何帮我带孩子的事情,让我莫名焦虑。我在思考为什么那么多的孩子可以由爷爷奶奶照顾,而我却如此不放心?我的人生和孩子的人生在未来应该如何走?
我不会怀疑我的公婆会苛待他们的孙子/孙女,甚至他们会比我更加爱护这个小生命。但是这个生命是我和孩子爸爸决定带到这个世界里来的,如何照顾、如何教育、如何陪伴,这些问题的第一责任人从来都是我与孩子爸爸,怎能让老人代劳?
焦虑逐渐被期待、责任取代,我决定给更长的时间和陪伴给我的孩子,让我自己来带它去了解这个世界,也让我趁此机会学习如何做一位母亲。因此,有了陪伴孩子度过生命最初1000天的想法。
为什么是1000天,而不是2000天、3000天?生命之初学习生存,1000天后学习成长,成长是在一次次地离别中成长的。我们在一起1000天后,孩子的人生开始学习离开我,而我的人生还在继续,我们是关联紧密的两个生命,但不是互相束缚的载体与被载体。我依然会陪伴着它,但不再是时时刻刻,我们应该逐渐有彼此的空间。
为了让我的孩子更好地了解自己,我决定用文字去记录它的生命最初的1000天,或许,这1000天也是我的生命的某种意义上的开始,我希望我们能彼此帮助、共同成长。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孩子与我爱的家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