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涛连天,芳草流翠。2019单采血浆行业发展论坛暨首届爱心献浆志愿者大会于8月23日在内蒙古赤峰市召开。这次会议是我们这个远离大众视野的行业在经过多年默默耕耘后,呈现出来的一次行业交流的集会,也是一场颂扬爱心的盛典。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次会议针对行业痛点问题,提供了全场景的行业解决方案,下面分享我的洞察:
第一个痛点:缺少政府的支持,怎么办?
2006年,卫生部等九个部门共同制定了《关于单采血浆站转制的工作方案》,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将与单采血浆站脱钩,不再设置单采血浆站;原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置的单采血浆站转制为由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设置。”这个方案可以让企业更方便地获得原料、让政府部门更透明地监管,但带来的难题就是,在号召群众捐献血浆层面,鲜有政府的发声。
这次会议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血液制品企业和单采血浆站,是行业联合起来宣传,扩大声势的一次尝试,正如长清主任所说:“我们自己要爱自己”。
第二个痛点:献浆员缺乏荣誉感,怎么办?
我们在宣传的时候,经常会说,单采血浆是一项挽救患者生命和健康的崇高事业,也会引用前卫生部部长陈竺说的:“献浆和献血都是救死扶伤的善举,是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的标志。愿更多爱心人士投入到这一崇高的事业。”但这些都停留在口头上,略显苍白。
这次活动创造了一个线下的实景场域,现场颁发了“最美献浆志愿者”,表彰那些通过自身献浆带来一定社会效应,影响周围其他人参与献浆的人,另外还颁发了“最美爱心志愿者”,表彰那些主动加入献浆志愿者队伍,帮助浆站正面宣传爱心献浆行为的人。获奖人员来自基层的教师、警察、医务人员、公务员、律师、管理人员及个体户等等,他们都是默默无闻的老百姓,但在活动的现场,他们是最受尊敬的英雄。活动还邀请了血友之家罕见病关爱中心理事长关涛,他作为患者的一名代表,感谢了爱心志愿者带给更多病友健康美好的明天。身处在这样的场域中,每一个志愿者和从业人员都感受到自身肩上的使命与光荣。
第三个痛点:企业与浆站处于博弈状态,怎么办?
血液制品企业是制造业,浆站是采供血机构,虽然是上下级关系,但是机制完全不同,再加上浆站转制的历史原因以及公司与浆站相距较远的地理原因,企业与浆站有时候会处于博弈状态。企业觉得浆站是封疆大吏,拥兵自重,难以管理;浆站觉得企业是纸上谈兵,指手画脚,不接地气。
会议的论坛,安排了两个企业血源中心的一把手上台分享,其中同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段总说企业的管理者要提高综合能力,做好四个方面:理念上,处理好规范与发展的关系;定位上,处理好规模与愿景的关系;资源上,处理好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分配上,处理好采量与收入的关系。这四个关系,言简意赅,振聋发聩,为处理企业与浆站的关系厘清了思路。
第四个痛点:浆站宣传的传统方法失灵,怎么办?
浆站的发展这几年面临诸多的压力,一方面是传统浆站面临老龄化的影响,每年因为超龄淘汰的人群日益增多;再者每年有七千多的农村被城镇化,村庄数量逐步减少,下乡的时候,经常看不到年轻人了;其次,中国2020年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扶贫工作让老百姓富裕了,当然是好事,只是对我们行业来说,传统的金钱刺激的作用越来越弱化了;最后,就是血液行业这两年受两票制及进口产品的冲击,利润降低,浆站面临降本增效的压力,浆站逐步从成本中心变为利润中心。
如何在新的形式下做好宣传工作,本次论坛安排我跟江油浆站的曹站长做了分享。曾经参加过越南自卫反击战的曹站长年逾70岁,依然为百吨浆站的梦想而奋战着,这种精神就值得后辈学习,他的利润分成的方式让浆站短短几年实现了突破性的发展。我主要是结合这几年的探索,指出我们不能按照传统经济驱动和服务驱动了。我们需要一个新的三驾马车,就是:公益驱动、文化驱动和健康驱动。我们要消融边界,链接不同的边界,跟其他的行业对接。我们浆站要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建立一个自己的生态圈,从以前的献浆员为我们提供价值,转变为我们给献浆员提供更多的价值,进行价值转换。会上,我分享了自己尝试过的MPO检测以及与蓝威医疗共建“健康大使”的案例。
第五个痛点:技术落后,怎么办?
我们行业看似繁荣但是大部分浆站科技水平比较低,效率不高,特别是检测环节基本处于传统手工作业阶段。一方面由于企业的投入理念,另一方面由于行业影响力小,供应商少。
但本次会议吸引了14家供应商参与,他们带来了最新的产品和技术,有智能血浆采集机、实验室自动化设备、浆站业务管理软件、集成式血浆冻存库,还有一些专家介绍了技术在血液制品行业的应用与展望。这些供应商都是洞察所需,定制所求,整个行业未来2-3年,技术层面应该会更上一层楼。
一次成功的行业会议,应该是行业痛点问题的解决方案应用推广和现场交流会,本次会议就做到了这一点。每一个参会人员都是健康中国的守护者,也是血液事业的建设者。涓流成海,聚沙成塔,我们必将推动整个血液制品行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生命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