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感同身受 ”
鲁迅《而已集》里的一段文字:“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是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不同,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特点与个性,我们要试着去感同身受。
这段话其实也可以用在学生身上,每个学生都有着各自的喜怒哀乐,我们在批评他们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先想一想他为什么犯错了,是不是有别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去指责。在我上岗以来的这段时间,我就发现一些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的学生其实本质并不坏,他们也有一颗想要学习的心。只是缺少我们的关注。最初我只是一味的指责埋怨他们上课不好好听,有一次我问一个学生:我发现你挺聪明的,背书也能背会,就是不学。学生说:老师老是批评我,刚开始我还学,后来再批评我,我就不想学了。是什么造成他有不想学的心态,其实就是我作为老师不懂得去换位思考,不懂得“感同身受”。棍棒下当然能出好学生,但是鼓励更能让学生自信。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老师的我一定要从多角度去看待学生。
只有满怀深爱地感同身受,才能真正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从而切切实实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