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十五
我有一个习惯,有事没事去书店溜达。
但,我不着急看,就哒哒哒地“逛”。
然后,我会在脑海中专注想着一个特定的问题。因为我知道,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我总感觉上帝能听见我的心愿。
在我看来,书店是一个特殊的“能量池”。对过去的成绩随时清零,保持开放的心态,多跳脱出来看看不同领域的新书。查理芒格也曾经说过,要用多元化的思维去看待这个世界,常读常新。
今早在上海书城,我被三楼一个角落的书吸引了——《出众》,封面写着作者黄铁锋,19岁拿下千万风险投资,20岁时入选福布斯30岁以下30人,心想:天啊!20岁就入选福布斯!
21岁的我感觉老脸一红。
不怕,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做到的。
合上《出众》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再一次认知升级——书中有六句话,我深以为然,分享给大家。
1. 一往无前。
“我最喜欢的企业家就是那些特立独行的人”
作者提到的这些“特立独行”的人,这些人已经建立了自己对成功的定义,并严格践行。
他们不在意别人的想法、观念或者其他事情,只专注实现自己的愿景。在现实生活中,我也非常钦佩这些有热情的人,因为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就像下魔咒一般,去一往无前地践行。
2. 珍视两个人的力量。
作者敏锐地观察到,媒体总会炒作是“个人力量”
他也单刀直入地指出:实际上,两个人的力量会更大,三四个人则更好。
秋叶大叔的课堂上,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正是:未来不再是拼“超级个体”的时代,而是拼“超级团队”的时代。
3. 不要询问别人的意见,直接宣布你的决定。
不是询问建议,而是交代决策。
在企业中最好的精神操控法之一,就是在你还没有做某件事之前先通知大家这么做。不要问其他人是否同意,只需要告诉他们你的决定,然后去做就是了。
不得不说,这一点很奇妙。身边的朋友其实大多聪明,但迟迟不见进步,我去询问他们的想法,发现他们回应有一个共同点:“总想着再完善一些,准备再周全一些”
尽善尽美确实是好事,却迟迟不敢将心中疯狂的想法再推进一步,不敢再靠近梦想哪怕一步,这就很可惜了,因为最后的结局往往是在拖延中无疾而终。
我相信,没有尽善尽美的事情。而且,最懂你的人,也是你自己,勇敢一些,想要什么,径直去争取。有时候,反而会有意外收获。
4. 没什么比得上亲身去经历。
字里行间明显感受到:作者是一个有全球化的思维的人。
他在书中提到“我经常在全世界旅行,对于我来说,去另一个国家就好像去邻居家做客一样...我的家并不限于旧金山,而遍布整个世界,我在任何地方都感觉像在家一样”
确实,当忍耐着不安开始在外地闯荡时,你的世界观和思想都随之发展起来。你的视野和格局于无意识中被打开。
2017年,我有32次飞行记录,去过近20个城市,我喜欢在路上走路的感觉,特别踏实。上个月在悉尼,被停留在街边的小鸟而惊喜着,当站在巴西海滩前,真正感受到“性感”一词,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场景:在纽约香榭丽舍大街的流连、在洛杉矶海滩的周末练习滑板等...
读书、旅行都是必不可少的事情。
5. 尽可能利用这个创意的黄金时代。
作者感慨,你我都是商业史上“最幸运的人”。
因为我们有幸生在这个宝贵又神奇的时代,享受着大部分时代都没有过的机会。而这个机会是:现在可以凭借着Idea智慧赚钱,而不仅仅是依靠金钱去投资、去构思创意。
6. 不要害怕与众不同。
在警校阶段,我不算个好学生。
有时候为了周末在外地进修一节课,甚至不得不周五翻校墙去赶上飞机,当然,这违规了。
毕竟学校的规则不允许这样的与众不同。因此,我接受了三年较为严酷的特训,频频碰壁,但心甘情愿领罚。内心一直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按你的愿景生活,不要害怕与众不同。
无独有偶,有一次吃小龙虾,坐在一旁的天天(她一年见几百个牛人)回应,“其实我也是按愿景生活的人”,我们心照不宣地点点头。确实,人生不仅仅是局限于当下的环境或者资源,勇敢地为内心的愿景图而去努力,因此,不必惧怕变得与众不同。
好哒,让我们来小结一下:
001.一往无前。
002.珍视两个人的力量
003不要询问别人的意见,直接宣布你的决定。
004没什么比得上亲身去经历。
005尽可能利用这个创意的黄金时代。
006不要害怕与众不同。
后续的话:
昨天一天都在家门外游走,晚上接近十二点回来排版,看着时间的钟表转过十二点正,文章却没有发出来,眼泪簌簌地往下掉——缺失了一次公众号发声的机会,感谢后台读者们的“催更”关心。
我太珍惜这样的机会了,毕竟,每一天都很珍贵。
我记得每次写作的感觉。在专车上写,在火车上写,在飞机上写,在旅行时写,无时不刻在写,朋友曾说:你在用生命在创作,我没有否认。
害怕如此绚烂的生命,倘若没有文字的载体记录下来,得有多空洞。
不想有遗憾,也不想让任何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