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写作是输出,读书是输入。
对于初学写作的朋友来说,如何读书常常是困扰他们的一个问题。在上一篇文章《初学写作,读什么书?如何高效读?如何读以致用?》一文中,我已经分享了我对高效读书的思考。
读书的前提是选对适合自己的书。
初学自媒体写作的朋友,如何通过目标读者分析选对书,进而提升阅读、写作呢?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我个人初学写作时选书的一些经验,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一“听”读者的声音
一次完整的文学活动离不开读者,一次高质量的的新媒体写作活动照样不能缺少读者。朱自清先生谈写作时说:“写作练习可以没有教师,但不能没有假想的读者。”“如果不意识到假想的读者,必定只是马马虎虎地写下去,等到实际运用,自然便不合式。”
如果说,“极其功利地读书”是我们这个时代必须学会的一种读书方法。那么,听从读者的声音,就是我们自媒体写作必不可少的一个自我提升环节。
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家都知道,自媒体写作除了要表达自我,更要满足读者的需求。移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读者的阅读环境发生了变化,阅读的需求、阅读习惯也随之发生改变。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手机屏阅读,带来读者阅读时对文章排版有一定要求。
如果段落清晰,字体合适,再加上图文并茂,那么阅读体验感就会比较好;相反,如果段落不分,字体过小,图文混乱,阅读体验感就偏差,读者一言不合就会“翻篇”甚至“取消关注”。
那么如何“听取”读者的声音呢?
1.对比不同类读者的反应
大致上,我们可以把读者群分为“常驻”读者和“过路”读者。
“常驻”读者是对你的文章真正感兴趣、有需求的读者。他们的反应,应该高度重视。“过路”读者是偶尔来读读你的文章。
把两者加以比较,就很有意思。“常驻”读者会期待你的日更,而“过路”读者往往会采用观望的态度。
比较之后,会发现,哪些内容是你目前写得比较成熟且可读性较强的,哪些是不太熟悉但有可能会带来新增读者的内容。
那么,不太熟悉但有读者需求的写作领域,就是你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来求得发展的区域。
2.对比不同类文章的反响
初学写作的朋友,可以尝试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然后对比不同类型文章的读者反应。
这就如同咱们去KTV唱歌,刚开始可能并不清楚自己真正适合唱哪一路歌。那就不妨先尝试不同路子的歌吧。唱完之后,小伙伴们是真心为你点赞,为你鼓掌,还是碍于面子应酬式叫声好,能看出你更适合唱哪一种歌曲。
尝试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之后,如鸡汤类文和干货类文,要收集并对比读者的不同反应。
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对比阅读数、点赞数。很快就能发现自己适合写哪一类文章。对于自己比较适合写作的文章,要深入比较几篇文章的细微差别,包括读者的留言。比如,读者说,看得不过瘾。这就说明文章在深度或者广度上还不够。
通过以上两步,我们能够收集到大部分读者的阅读反应了。追求结果,我们要明白以下几点:
目前,我文章最大的不足是什么?
有哪些方面可以通过自学改变?
哪一些能够通过阅读能自我提升?
哪一些可能要通过系统化学习才能提高?
很显然,找到了能够自学或者通过阅读能提升的地方,就是我们选择书籍的依据。具体做法,给大家两条建议:
1.把需要自我提升的内容变成关键词,然后在适合的互联网平台搜索解决方案或者对应的书籍。
2.向相关领域的老师请教,应该读哪些书。
二”听”自己的声音
听读者的声音,是为了帮助自己找到目前写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缺陷,追求“有用”;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是要从自己的真实需求和兴趣出发,帮助自己确定能读得下去的书,追求“适合”。
从这个角度说,自我是最重要的读者。
如何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当我们面对初步选定的书籍之后,要确定最近需要读的书。有一位前辈曾经说过:“书桌上永远只放一本书。”这意味着我们应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精力读好某一本书。
1.听从自己内心真实的兴趣
我们每个人知识结构、审美习惯和阅读经历都是不一样的。世界上没有两张完全相同的叶子。因此,我们即使面对同一门类的几本书,感觉和反应也是不一样的。
书本的内容编排、写作风格和封面设计,都有可能影响我们的选择。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根据自己内心的兴趣,进行自主选择。“喜不喜欢”是这一步选择的依据,而不是“某某大咖”正在读或者推荐读。
2.听从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
在选择读物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因为外界的力量,忽视了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比如,书商的炒作,或者他人的评价,都会影响我们的自主判断。
所以,这一步,应该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并如实回答自己。
这本书,我读得懂吗?
我能否坚持读下去?
我能否从中学到我需要的东西?
它能解决我想解决的问题吗?
如实回答自己的问题,如果能得到肯定的回答,那你可以下单买书了。通过第二步选择,就能比较准确地找到目前最需要阅读的书。
总结如下:
初学自媒体写作的朋友,可以通过“二听”,帮助自己解决选择读什么书的困惑。一听读者的声音,二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愿你通过“读者分析”找到适合自己的书,让书籍助力写作,成为你进步的阶梯!
写作精进人生!余老师陪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