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Cydeny;资深旅美影评人
已授权独家刊载,如需转载,请联系本站
俗话说,胜者喝汤,败者食尘。
俗话说,XX终将成为自己曾经讨厌的OO。
俗话又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而对于瞬息万变的电影行业来说,这个三十年怕是要缩减到一年,甚至是一例性骚扰了。
对于DC漫画改编电影,我们应该抱有什么样的心态和期待?
无论如何,至少应该有一点,那就是和漫威电影有所不同。只要有差异在,就有其独特的价值在——以目前漫威全盛的态势,DC是根本没有办法与其针锋相对的。所谓以己之长攻人之短,别人擅长甩段子,你就得用动脑子来对付它。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vice versa的事情。
否则,就成了《正义联盟》。
当一部DC电影出现了“又一部(漫威模样的)超级英雄电影”这样的评价的时候,这就已经是玩脱了的前兆。因为其一,漫威十多年来积累的成功经验,DC是不可能在一年的时间里消化干净,哪怕是乔斯·韦登也不行——在这样大规模的项目运作上,个人创作能赋予的完备性,是永远赶不上集体创作的;其二,漫威十多年来改不掉的毛病,在照猫画虎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继承了下来,这意味着,我们对漫威提出的新旧批评,如今也落到了本就底子不牢的DC身上。
这就很让人失望了。
在刚刚过去的《雷神3》上,有几个重要问题尚未得到(完全)解决:社会责任的淡出,舞台化和背景化,角色在个人动机和英雄身份之间的纠缠,以及如何构建有张力和说服力的正邪对抗。遗憾的是,这些在《正义黎明》中被丰富的内容所掩盖/弥补的问题,统统都在《正义联盟》的身上爆发了出来,甚至还变本加厉。例如,如果一部漫画改编电影要讲述一堆超级英雄歼灭银河系五大行星侵略者,漫威至少会为它披上一层家庭剧的皮——目的无他,增强说服力和角色动机而已,这样即便在反派塑造上力有未逮,也不会让以过饱和的CG过度渲染暴力的整场战斗,显得荒唐和缺乏情感联系。
那么《正义联盟》呢?
诚然,要在两个小时内安插多个新角色,给予战斗目的,以及最最重要的CG特效和只有粉丝才会抓住不放的彩蛋,任务很艰巨。但同样地,投资越大,责任越大。在电影的艺术属性已经被资本化的今天,如果不能抓住个人表达和商业需求之间的平衡,自然是站得越高,摔得越惨。
更何况导演是不以叙事见长,但以风格走天下的扎克·施奈德。
《正义联盟》试图修补《神奇女侠》之前的三部DCEU电影所带来的误解——就这一目的来说,电影是成功的:画面不再浓墨重彩,蒂姆·伯顿老搭档、丹尼·艾夫曼接手的配乐也不再让人心生抑郁。然而,伴随扎克·施奈德整个职业生涯的剧本问题,也从未得到过解决——这对于一个代表作品都是改编作品的电影导演来说,当原创内容占比较重的时候,是非常要命的。其中一个终于问题,是如何平衡大量新旧角色的出场时间。在120分钟的片长下虽然很难,但并不是做不到(因为基本的介绍任务已经能够完成了)。然而,支离破碎又强硬的剪辑和节奏问题,比以往的扎克·施奈德电影要更为醒目。
毕竟到了这个时候,《正义联盟》已经不再是扎克·施奈德电影,而是DCEU电影了。当一个作者因为内外原因,丧失了对作品亲自打磨的机会时,这个瑕瑜互见的结果并不是不可预料的。
勇气?异己?
为什么我们喜欢扎克·施奈德?
必须明确的是,他算不上是一个好导演,无论是对题材的把控力还是在节奏的控制上,都太过随心所欲。但有一点足以让他从导演群体中脱颖而出,那就是将好的创意变成现实的能力。
在“异己分子”扎克·施奈德的职业生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漫画改编电影,而他在这方面的成就也正是他的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电影对抑扬顿挫和台词水平的要求和优先级,是要低于对漫画质感的复刻的。此外,对于影片议题的挖掘,扎克·施奈德也有其独到之处。我们暂时搁下野心不敌形式的《猫头鹰王国》和爽玩到底的《美少女特工队》,在他所执导的超级英雄电影中,有一条重要的线索反复出现——那就是充满反英雄主义的,对超级英雄在社会中所处位置的讨论。《守望者》中的(反)英雄形象,能够很好地与其特定的历史环境产生互动,也有着重要的生活感;《钢铁之躯》为超人赋予了神性的拯救者以外的另一重银幕意义,通过种族利益的抉择,让这一形象有了新的理解空间;《正义黎明》更将前作的观点加以充分延伸和深入,奉上了一场异常复杂的思想盛宴。
所谓的暗黑风并不是非要乌漆墨黑闷闷不乐,而是《金刚狼3》式的议题严肃。正是这些内容,才能让观众搁下扎克·施奈德在叙事和呈现上的缺点,去接纳他打造的冗长又沉闷的电影长片——因为在形式之下,它能令人思考,而思考总是值得称赞的。
但当这些内容令人惋惜地从《正义联盟》中消失后,这部扎克·施奈德电影剩下的是什么?
一部跟漫威电影一样,简单直接的剧情,脸谱化的正反角色,不合时宜的插科打诨,问题多多的终章决战。先不说这样的内容能不能撑得起两个小时的时长——由剪辑所导致的叙事问题无法通过简单通过加长去弥补的,好的节奏才能显得丰满,否则就是裹脚布(遗憾的是,有的人既希望裹脚布能解决问题,又不愿意承认它是裹脚布)——你是断不能以己之长来攻人之短的。平庸化之后的扎克·施奈德,在《正义联盟》中显得水土不服。而一人之力,是无法和整个漫威工作室正面硬刚的——更何况这个人,还是个习惯性叙事无力,个人色彩浓郁的偏科生。游泳健将去跑铁人三项?干嘛不让他就做他的游泳健将呢?
理由很简单。市场。
勇气诚可贵,票房价更高。市场上被漫威惯坏了的电影观众和海量巨婴们,需要的是没头脑的CG怪兽,而不是体量庞大的大部头。剑走偏锋的扎克·施奈德是个很好的漫画改编导演,却不是缔造漫画宇宙的最合适人选。他在多元化角色和故事类型上的羸弱,在《正义联盟》中集中体现了出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背后的金主华纳显然也已经发现了这一问题,试图将电影控制在120分钟的做法,和起用多元化导演开发未来电影的做法,其背后的逻辑也都是一样的:DCEU需要多元化的血液,才能发挥那些有着更多银幕潜力的角色,才能拥有与漫威MCU对抗的体量。DCEU不能,也不会是只属于扎克·施奈德一个人的木偶秀,和肆意撒欢的游乐场。未来扎克·施奈德的边缘化和幕后化,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这样的结果,对于华纳,对于DC,对于和凯文·费奇对位的“姐夫琼斯”戈夫·约翰斯来说,是必然的,也是无奈的选择。
半条死鲸鱼?
一年前的《正义黎明》,无论是视觉上还是思想上,体量之庞大令人侧目。而如今,精简的影像内容,将噱头从正片拎到彩蛋。变成了这个样子,只能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尽管有扎克·施奈德的影像美学打底,《正义联盟》这部电影在创意上的保守让它失去了活力和新鲜感。电影在色调和情绪基调上的改变,也意味着更多老套的元素有了可趁之机——比如后半部分的与世隔绝,奉上了十足的架空感,从而让情节的危机感无法正确传达——这在之前的DCEU电影中是极少出现的。当然,对于漫画改编电影来说,通俗化的《正义联盟》跑不出漫威和X战警正传定下的基本框架,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模有样。但这对于DCEU和扎克·施奈德本人来说,意味着在抽象层面上,某些意义的丧失。
接续自《正义黎明》的故事本来应该有着非常巨大的潜力,然而在《X特遣队》的浪费资源之后,《正义联盟》忘记了对这一基础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几乎是在啃老本——再厚的老本,也经不起一次又一次没有输入的输出。神性在人间的形态对社会意味着什么,在权力真空下又会有什么样的体现,这本是一个继续深入的好机会,更有“压力螺丝”亚历克斯·罗斯主绘的《正义》和《天国降临》这样的漫画打底,然而,78版超人灵魂附体、母性爆发的神奇女侠是如何照看几个半大小子,力不从心的蝙蝠侠是如何从恐惧化身迅速吃瘪,显然要比思想深度更重要一些。同时,超人形象在DCEU中始终蒙着一层黑纱,这本就让《正义黎明》的超人之死显得过于隆重,更不用说在未来还有黑化的艰巨任务要承担,或许直到《钢铁之躯2》才能真正驱散阴霾。
话虽如此,如果我们将《正义联盟》和整个漫威MCU电影放到一个坐标系下来看(这本是就是一种失败),这依旧是一部有着惊人视效的冒险电影,可以不依靠无节制的插科打诨,抛撒狗血,以及孩子气地胡作非为,就实现轻松并且主题严肃的目的。
但这就是我们真正想要的DCEU漫画改编电影了吗?这就是漫画改编电影的理想形态了吗?
找到错误答案并不可怕,丧失寻找答案的动力才可怕。
对《正义联盟》来说,它的一切问题源泉,出现在成本压力和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个人创作和集体创作之间的矛盾,IP诉求和个体表达之间的矛盾上。只要有一个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丧失平衡。身形巨大的漫威尚不能逃避这些问题,匆忙上马的华纳和DC,以及本就缺点多多的扎克·施奈德当然也不能免俗。
《正义联盟》最令人沮丧的,不是因为它在娱乐性和可看性上不如漫威电影那样熟稔,也不是制作上的混乱导致的叙事碎片化,而是不能走出自己的路。
脚踏实地,远比夸夸其谈和找人背锅要重要得多。无论如何,《正义联盟》和未来DCEU,都应该向着有趣但不浅薄,严肃但不做作的方向继续努力。而更为要紧的,是在学习隔壁先进经验的同时,把眼镜和眼睛擦亮点。
毕竟都已经走到现在了,还会更糟糕吗?
如果不反思,当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