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商的宣传语将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称为瑞典小说之王,不知道这一称号有无公信力,但我此前曾经读过他的《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从此便把这本书作为最喜欢的十部小说之一。我甚至还把它推荐给因为父母婚变而有抑郁倾向的外甥女,因为主人公欧维也曾经同她一样失去了对生命的热情,却因为周围累积起来的温暖得到了自我的救赎,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这个十几岁的少女学会寻找那些真正温暖她的瞬间。
基于以上原因,当听说巴克曼的新书《熊镇》汉译本即将出版时,我立即从网上预定了它。
小说的第一句话,巴克曼就强行将所有读者拉入了一桩正在进行的疑似枪击案:
三月底的一个深夜,一个女孩子手持双管猎枪径直冲进森林,用枪口抵住一个人的额头,扣下扳机。
我以为作者将会为我们立即带来一个矛盾冲突极为激烈的故事,或许将会有与《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完全不同的文风。
然而作者话锋一转,开始有条不紊不动声色地为我们描述一个边荒小镇的众生相。
熊镇,处在森林的边缘,受到经济衰退的严重影响,马上就要失去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
就在这样前景堪忧的时刻,熊镇的冰球少年队打入了全国联赛的半决赛。
这给熊镇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如果少年们一路赢下去获得冠军,将会为熊镇冰球协会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者,议员们甚至在讨论将拔款在这里建一所新的冰球学校,要知道近些年来这里的学校已经由三所减少到了一所。
更为关键的是,这些随之升入甲级联赛的少年会使熊镇的冰球文化得以提升,冰球队的胜利将会使全国的目光集中到这里,运动爱好者及旅游者会随之而来,就业机会随之增加,各类产业得以复兴。
熊镇将会有充足的理由继续存在下去,甚至得以繁荣发展!
因此在熊镇,不管是热爱还是憎恨冰球,谁都不能忽视它。
冰球在熊镇并不那么重要。它只不过是一切而已。
但是,冰球协会内部并不是一团和谐。
体育总监被理事会命令解雇甲级队的老教练,而对方曾经是他打球时的教练,曾经在他最为迷惘的时刻劝他重回小镇,重新在熊镇的冰球协会找到寄托!
老教练的继任者将会是正带领少年队走向胜利的年轻教练,正是老教练劝他走上了工作岗位,一步步教导他开始胜任自己的工作,然而观念上的差异却让他俩渐行渐远!
队员之中充斥着被功利主义父母教导的富家子弟、吸食大麻的同性恋问题少年及贫民窟倍受歧视的自卑者。
故事重新回到巴克曼压抑、理性、含而不露的轨道上来,在北欧禁欲系文风和散点式叙事结构下,我以为这将是一个冰球场上屌丝逆袭的励志故事。或者会有些心理疗愈的功能,因为故事中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球队管理者、教练、球员、家长甚至球迷们……
故事仿佛的确如我的预期一样进行:将要退休的老教练从更小的孩子中发现了一名富有天赋的选手,弥补了球队的短板,少年们终于取得了胜利闯入决赛!
故事在这时急转直下,在酒精和大麻的综合作用下,寄托了熊镇全部希望的少年队明星球员在庆功派对上侵犯了一个女孩——体育总监的女儿。
决赛前夕,明星球员被警察带走。体育总监被认为亲手葬送了他所热爱的球队,扼杀了全镇人的希望。熊镇人被迫将他们的利益与是非放到天平上去衡量!
在阅读过程中我一度怀疑,瑞典文学院的性侵丑闻及延烧世界的"Metoo"运动是否对作者创作这部小说带来了影响?
从某种程度来说,这部小说不是那种恶人最终受到惩罚、正义得以伸张的小说。
性侵案中的受害者在主张自己的权利时往往会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在男权主导话语的社会,人们往往对女性施加更多的道德约束,近来国内某教育集团的老板关于女性道德水平与社会堕落相关性的话题争议即为显著一例。
处在风波中的熊镇人也因为各自的考量逐渐分割成了不同群体,小说中所表现出的不同选择甚至很难简单粗暴地用道德标准来衡量。
然而巴克曼的高明之处或许正在于此,即反映了现实问题,又为将来留下了希望。
熊镇,有人选择离开,有人选择坚守。
正如北欧寒冷的冰层下面总是深藏着涌动的岩浆,它们或许永远不会选择暴发,却总会带来温暖的泉水……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慢反应思考者(ID:manfanying)。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我已加入“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的版权保护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