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智造也好,格力制造也罢,五年的时间董明珠、雷军暗暗较劲,带来的其实是企业以及行业更加良性的创新发展。从这一角度看,我们乐见这样充满活力的竞争,乐见在竞争中企业家们展现出的笃定与自信。
说起雷军和董明珠的赌约,让时间退回到五年前,二人都入选2013年度经济人物。雷军打下赌注:"请全国人民作证,五年之内,如果我们的营业额击败格力的话,董明珠董总输我一块钱就行了。"
董明珠霸气放言,要赌就赌10个亿。2018年快到了,这场赌约将至,经历了五年,小米与格力都在不断成长,双方的差距越来越小。
今年两会,这对科技圈著名CP——“董小姐”“雷布斯”再次同框。在“代表通道”上,两个人共话中国制造。
董明珠:“中国要成为制造强国,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雷军:“创新、质量、设计、‘互联网+’,这就是我对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四点看法。”
2016年两会,两人聊天的照片,被一众科技记者玩坏了。雷军后来甚至直言,争取以后不跟董明珠坐在一起了。
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5年前的10亿赌约。
说起这一赌约,可谓一出四手同台的好戏。
2013年12月,董明珠、雷军都被评为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在颁奖典礼上,董明珠对小米的商业模式颇有微词。彼时风头正盛的雷军自然心有不甘,立马开怼。
小米模式能不能战胜格力模式,我觉得看未来五年。请全国人民作证,五年之内,如果我们的营业额击败格力的话,董明珠董总输我一块钱就行了。
听罢此言,“董小姐”自然按捺不住火爆脾气。
我告诉你说,一块钱不要再这说。第一,我告诉你不可能;第二,要赌不是一亿,我跟你赌10个亿。
此后,围绕赌约,两人屡屡隔空喊话,甚至公开“互怼”。
比如,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雷军董明珠相继出现在大会堂东门外广场。有记者向雷军提问:“你们的打赌还生效吗?”雷军笑笑说:“你去问董大姐”。随后董明珠也被记者截住提问:“雷军说要问你是否生效。”董明珠笑着回应:“我们没有违约就行!”
而今年3月8日,全国两会期间,董明珠再次回应“赌约”。
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雷军)的数字没办法来确认,他不是上市公司,他怎么说也看不到。他如果上市了,或许愿意兑现。上市后不是看市值,是看你的销售,笑死了。”
不过,两人较劲归较劲,但都是优秀的企业家,有时也惺惺相惜。
2015年到2016年小米发展放缓,面临诸多危机。2016年10月,董明珠在接受采访时,一改以往见雷军就跳脚的风格。
今年小米的业绩不是很好,网友上说雷军的日子不太好过。雷军好不好过,跟这些人有什么关系?从企业家内心来讲不会不想把企业做好,各种原因导致他不在前面,但未必活不下去。
其实,细看这五年,董明珠和雷军都不算顺风顺水。
小米“过山车”
2014年,小米一年超越三星,成为中国市场份额第一的手机厂商。可在激烈竞争之下,2016年全年,小米出货量下滑幅度最大,国内市场份额从第一滑到了第五。
很多人唱衰小米时,其业绩又依靠“生态链”反弹,许多智能领域的创新产品不断涌向市场,如小米扫地机器人等,收获了不错口碑。手机业务也逐渐回暖,出货量明显提升。
格力遇天花板
作为行业巨头,格力主营家电业务天花板也逐渐显现。
董明珠选择的是多元化之路,格力冰箱、手机等市场反应并不算好。此后,董明珠又将目光放在了新能源领域,准备“从单纯的家电制造企业”向“新能源行业及装备制造企业”转变。有业内人士称,其想要在新能源领域再造一个格力传奇。
除了光伏空调,格力还主要发展智能制造。据了解,格力旗下压缩机生产商全资控股子公司珠海凌达已是全球空压领域产销规模第二大企业。此外,格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也在2016年成立,其所涉及的产品领域涵盖家电、汽车、马达铁芯、热交换器、办公器材、电机塑封、3C、光学器件、不锈钢厨具、医疗器械等,营业额不断扩大。
分析认为,如果主业正常增长,并在光伏空调和智能制造等领域实现突破,在2018年格力营收2000亿的目标很有可能实现。
至于到今年年底,这场赌约谁输谁赢,以下数据供参考。
此前雷军曾在一封公开信中提到,小米2017年10月提前实现了营收过千亿目标。而格力财报显示,公司在2017年前三季度的营业额里面,总收入已经超过了1120亿元。据业内人士预测,格力全年营收有望达到1550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从两者的营收金额上来看,格力赢的概率比较大。“格力2017的营收在1500亿左右,2018年底格力营收目标是2000亿。小米今年底,比较难实现2000亿的营收。”
不过,无论是走哪条路径、选择什么模式,要想持续向前迈进,关键都是创新。
小米智造也好,格力制造也罢,五年的时间董明珠、雷军暗暗较劲,带来的其实是企业以及行业更加良性的创新发展。从这一角度看,我们乐见这样充满活力的竞争,乐见在竞争中企业家们展现出的笃定与自信。
以5年为坐标,不仅看到两个企业的成长,更勾勒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制造业既是工业化水平的标志,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内功”。一段时间以来,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中国制造业现状令人揪心。从圆珠笔之问背后的困局,到组团去国外抢购马桶盖、电饭煲的尴尬,再到手机芯片等核心技术被垄断的无奈……这些制造业的短板和痛点,倒逼中国企业必须走上转型升级的道路。
经历数年埋头攻关,如今,持续研发带来大型客机、高速动车等国之重器密集问世,通过智能化、数字化为传统制造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打造的新型制造业势头强劲。以消费级无人机为例,中国的自主品牌就占领了全球70%多的市场份额。从跟跑、伴跑、到实现局部领跑,这5年迈出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坚实一步。恰如雷军所言,这场赌约,无论谁赢谁输,都是中国制造业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