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丛林的小草
读草根作家王智君老师的作品,是一种享受,越品越有味道!
01
闲言少叙,直入正题。本人来简书一年零一个月了,写了“一堆文字”。为什么说一堆呢?大家看啊,通常什么东西都说成堆,比如沙堆,土堆,垃圾堆,粪堆。就没听说过金堆,银堆,钻石堆,都说金山,银山,而我的文字只能用一堆来反应,质量太差,难登大雅之堂。
虽然说写作是为了不忘初心,是因为热爱文字,但是谁都希望自己的文字有阅读量,有人欣赏,都梦想着将来能有自己的作品出版。
写作一年下来,我的心情由当初刚入简书时的踌躇满志,到今天的心灰意冷。不写吧,对不起自己的初心和爱好,写吧,又确实写不出什么正经东西!一时间,写作对于我来说就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当然我在简书也遇到了很多好的作者,好的作品,也拜读了他们的文章,也有了一些收获。但我还是没找到提升自己文章质量的好办法,迷茫地过着每一天。
02
前不久,偶遇草根作家王智君老师。读到他的作品,我才真正领悟到什么是真正的文学创作。而且比他的文学作品更可贵的是他的人品。他平易近人,诲人不倦的写作老师风范,更深深地打动了我。
我与王智君老师虽然只是“一面之识”,但每次我向他请教,他都能在百忙之中,不厌其烦的给我点评。
他说的都是写作干货,都是肺腑之言:“作品要想感动读者,首先要感动自己。我写那几篇文章时,都把自己感动得流泪了。”
老师还说:“好作品是修改出来的,每修改一次,都有一次提升!这个相当关键,记住这个关键的关键!”
在文章内容方面,老师又说:“丰富细节,打磨语句通畅,推敲词语精准!”
听了老师的教导后,我用了两天多的时间,经过构思和多次修改,完成了一篇小作——《那个淡紫色的花环》。
完稿后,我发给老师,让他挤时间帮我看看。
老师说:“收到,看完了,没啥毛病,挺好的!”
我刚说:“谢谢老师!”
老师急忙又说:“等一会儿!”
接下来老师跟我语音聊了好一阵子,指出了我在情节中存在的一个漏洞。告诉我应该如何修改,才能让作品更有完整性,更有看点。
我提出一个方法,老师又说,不可行,那样文章色调太灰暗。
听了老师的点拨,我豁然开朗。老师又笑着说:“这就是写作诀窍,你又学到手了!”
我明白了,随后把这个漏洞弥补好,这样我的这篇小文才完整。试想,如果没有名师的指点迷津,我会一直蒙在鼓里,自我陶醉。
03
一次,我又把我写的一篇文发给王老师看,他回复说:
“现在太忙,抽时间看。”
一整天我心里就惦记这个事儿,揣摩着老师看到后会夸我文笔有进步,于是我信心满满地期待回复。
晚上8.00多,我终于等来了老师的消息。
“看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挺高兴,刚要回复。
“太真实了”
我纳闷儿了,语气不对呀!
“真实的构不成作品”
“算作日记吧”
啊!我傻眼了。
“或者记录更贴切”
“很失败”
我彻底崩溃!
“没有刻骨铭心,或者动人心魄的故事和细节”
“泛泛的流水账”
“老师好!” 出于礼节,我硬着头皮回了一句。
“开篇就是失败”
对我的回复老师置之不理,继续不依不饶地批评我。
“哪有一出场就那么多人物”
“谁能记住谁呀”
“可能我对你的要求过高了”
“给你点打击,让你记住”
老师的语气终于缓和了一些,我赶紧表态。
“嗯,下回一定认真写!老师,你说的我懂了。”
老师的几盆冷水让我彻底清醒,也让我心里崩溃,随即,我删除了那篇文章。
为了“立功赎罪”,第二天晚上,我战战兢兢地把改好的文章发给老师。
老师说:“这回不错!”
“看来我这盆冷水泼得起作用了”
04
年初,我校校长看过我写的一些教育随笔后,鼓励我写一本纸质书出版。由于之前校长看过王智君老师的文学作品,觉得非常好,于是他建议让王智君老师给我的书写推荐序。
王老师虽退居二线,每天却特别忙,编书,写书,审稿,指导佳木斯作家团队写作……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像我这样的学生时不时地骚扰他。
写这个推荐序对有着多年写作实战经验的王老师来说也是有难度的,因为我的书稿还没有最后完成,我们之间远隔千里,他对我的工作经历也不了解,只能通过仔细阅读我的一些文章来了解。
尽管如此,老师还是爽快地答应我了,经过反复构思和精心打磨,一篇饱含真挚感情的推荐序——《小草绿春》呈现在我面前。
我知道,这是老师心血的结晶,也是老师送给我的厚礼。
在打磨书稿的过程中,老师多次给我提出指导性建议,对我存在的问题毫不留情地严厉批评,对我的优点也不吝赞美之词。
有老师的指点,我相信我的教育随笔——《小草絮语》一定不会让读者失望!
感恩相遇,感恩我的写作老师——草根作家王智君,有您的指点,在写作的路上,我会信心满满,不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