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

一、

最近碰到这么一对邻居,张三李四对门而居,张三是建筑设计师,李四是政府公务员,说来都是在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物,也都40刚出头,正当年。(我以张三李四命名两位三线城市的精英人士,是否不妥?有点土?哈,不管了)

张三在小区住了10年,李四刚二手买来正装修。李四二手买房的时候,原住户就在厨房外的采光井挑空倒了一块水泥板,这块水泥板离张三厨房外的墙壁还有80公分。也就是这块水泥倒板,起了争执。

李四装修的时候,在水泥板上做了不锈钢防护栏,就在不锈钢防护栏做了差不多一个月以后,张三突然要求李四将不锈钢防护栏往里退,退大约30公分,说是影响了采光通风消防隐私等权利,李四不干,认为这块板原先就存在,他不过是做了安全措施,并不存在侵权,而且张三作为建筑设计师也有违规装修现象,他认为是张三眼红,想利用这块板,欺负新来的邻居而已。

张三和李四有了第一次不愉快的谈话,再无法心平气和地好好沟通了,李四不退,张三就上告,上告物业、上告社区、上告执法局、上告效能办。然而两个多月过去了,这些单位也无能为力。

就这么僵持着,两家都强硬,在上告、协调、言语伤害的过程中,两家积怨越来越深。张三李四从两人对峙发展到两家对峙,两家的老妈妈原本在跳广场舞的时候就相熟,李四装修时张三妈妈还经常过去探望,但此刻她们也都各自归队在儿子的战场,再无交集。小区本小,有邻居爱挑事的,煽风点火,这本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却变得越闹越凶。

一位是建筑设计师,一位是政府公务员,一位没认识到建筑本身的问题、一位没考虑到社会的影响,为了各自的利益,为了那块不搭界的水泥板,和他们所谓的尊严,在这三线城市,他们各自利用职权和人脉,各自找人,互相伤害,并存死不活地发誓再不做邻居了。

即使一方告赢了,另一方势必不痛快,然后另一方再上告,如此恶性循环。我不知道事态会怎样发展,彼此会伤害到什么程度,对于他们各自的仕途是否有影响?对于他们各自的下一代是否有阴影?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彼此打开家门的那一刻,他们会尴尬会怨恨会不爽,就是不会开心。

二、

泉州有一条小巷,叫“礼让巷”,在百源清池上帝宫附近,我从小就住在那。小巷流传着这么一个传说,明万历年间,这地方是林姓和唐姓两户官宦人家的府邸,林家有人在京城当御史,唐家有人在当地做指挥官,两家府与府相连,中间并无巷。

一次,两家都大兴土木,要在交界的地方建一堵墙。为了这堵墙,两家各不相同让,都是有钱有势的人家,都牛逼,于是就打起了官司。

谁知官司一打三年,没法解决,僵持着,也就各自朝中找人(这种找人的陋习竟然流传至今)。

林家在朝中的御史首先来信:

千里修书为一墙,让他三尺亦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唐家知道了信的内容,佩服林家大度,思忖这次就是打赢了官司也不光彩,于是指挥官发话:罢了,他让我们也让。各让三尺,成为六尺巷,两家人化干戈为玉帛,成为世代交好的好邻居。

林唐两家互让邻里的美德成为四百年来传颂的佳话,泉州人更是引以为豪。

为了纪念这段佳话,传承美德,后人把六尺巷改为礼让巷。四百年的历史变迁,林唐两家的府邸早已不在礼让巷,但礼让的美名则流传了下来,以致后来居住在礼让巷的每一户人家,都很骄傲。我从小就知道,我是礼让巷的人,我们气量大,有礼让美德。

三、

历史发展到今天,人心似乎已不古。张三李四是城里人,城里的高楼大厦可以关起门来老死不相往来,所以他们暗中使劲偷袭对方,你告我告,无所畏惧。可有一人不一样,同样住在一栋楼里的王五,王五来自农村,当年的王五 勤奋努力,打出一片天地,一家子在城里买了大house

而整个城市的扩大,王五在农村的房子得到拆迁,拆迁可理赔N套大房子,最近王五忙着拆迁房子的装修,准备装修好了,一大家子再返回农村住。那里不该叫农村了,是城市的边沿部分。

我们都不理解王五,王五刚生了两位可爱的孙子,许多人为了孩子的教育资源,挤破脑袋都要往城里钻,而王五就不考虑孙子的教育吗?我们都劝王五,可王五全家上下一致同心,说我们那里的教育也提高了,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上的。

最重要的一点,王五夫妻俩说,不回去不行,我们在城里,许多村里的事都不知道,村里有事也不会跑那么远来通知我们,我们一直脱离村里人,等我们家有事了,村里人是不会帮我们的。

比如,村里老人过世了,我们包再多的金银钱回去都是不够诚意的,我们要亲自去帮忙,男人们要一起抬棺,女人们要一起煮饭,大伙一起给老人家发丧,这样子才是一个村里的人。

这是绝对朴实的语言,绝对朴素的一家人,在这看似没有邻居没有朋友的冷漠城市里,农村人显得如此清新。

我想起我的小时候,改革开放之前,大家都穷,可我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我记得我们家是从不锁门的,家里要是蒸了一大锅馒头,整个院子每户人家都一起共享。夜晚,大伙各自捧着一大碗饭聚在一起聊天谈事,邻居就是我们近在身边的亲人。

四、

“乡里同井,

出入相友,

守望相助,

疾病相扶持,

则百姓亲睦”

这几句话出自《孟子·滕文公上》,是战国时期儒学大家孟子描绘的老百姓在家乡同耕一块田地,大家和睦友好相处,共同防范敌人的入侵,一家有病人,大家共同照顾、互相帮助的美好愿景和社会理想。

农村来的王五,没怎么念书,在城里人眼里,也不重视教育,可却是从老祖宗那里得到了最有文化的儒学传承,最大程度地体现了邻里守望相助的礼让精神。

而我写此文章,根本原因是看到张三李四两家的各不相让,我人微言轻,干着急,但愿在此篇成文之际,张三李四能再延续林唐礼让的风范,各退三尺,握手言和。


注:

1、本文人物经过创作加工,请勿对号入座,如能起到劝诫的效果,当万分欣慰!

2、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189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577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85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03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05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20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95评论 3 39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56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98评论 1 29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3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20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95评论 4 31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82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5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5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907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72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