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这么说2011年7月以前,我的生活是没有音乐的。
从小就五音不全,什么乐器都没学过,每次去KTV,见朋友歌一首一首的来,心里十分羡慕。有时还会起哄,在场的必须每人一首,我都恨不得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连这我都唱不好。有生之年,自觉得唱得比较好的一次是初中的音乐考试,那是我认真准备了好几天的。当嘹亮的歌声“我欲成仙,快乐齐天……”响起来的时候,全班哄堂大笑,我一紧张把旋律给忘了,最后还是把歌词给念完了,考试才及格的。
我没再认真地唱过一首歌,因为真的不会唱,也是因为心里害怕会唱着唱歌旋律忘了,连歌词也无法念了。只有高中的大合唱,才敢开口,别人唱的大声,我只要对上嘴型就够了。从此音乐几乎从我的世界消失了!
不过总有些不甘,没有音乐的生活似乎少了些什么。
直到2011年7月,我遇到了吴老师,我自认为是我人生中第一位导师。他是公司的退休干部,葫芦丝高级教师,每周三义务给员工教授葫芦丝。在葫芦丝协会纳新会上,我毫不犹豫地报名了,既是因为免费,也是因为葫芦丝不像唱歌那样既要歌词,又要旋律。
开始音乐,最害怕是打击,没有基础的打击,学不会的打击,学得慢的打击。可是在吴老师这里,这些都不会有。他很有耐心,若你吹的不好,他都会很直接地说:“前面那段吹的很好,可是这一个音符吹错。”他会先肯定你的好,让你有信心,让你可以继续学下去,然后再指出你的不足,而且是很准确地点出错误之处。
有一次跟吴老师聊,他说:“我没想到你能坚持到现在,以为你会是第一批离开的。”确实学葫芦丝需要很大的毅力,我乐感在众多学员里是算较差的。开始学的时候,真的是在坚持,越来越喜欢这件乐器。乐感好的课上就可以把一首曲子学好,吴老师厉害的学生可以一堂课学三首大曲。我基础差,我不行,但是我不放弃,我可以苦练。一个小节,我要练一百遍;一个技巧,我要练一百遍;一首曲子,我要练一百遍。在吴老师地悉心指导下,我拿到了葫芦丝十级证书。
我永远也忘了不了那一天,2012年6月18日。
我第一次登台表演,在公司一千多名员工面前演奏。
那时候,我才学了不到一年,真的是兴奋激动啊!我穿着鲜艳的傣族服装,第一次涂了腮红。虽然我很黑,涂了也看不到红,吴老师说不管什么样的舞台,不管有没有观众,你自己的态度要拿出来,不要把自己当成是凑热闹的。
当音乐响起,世界安静了!我忽然看不清台下的人了,脑子里只有旋律。我所能做的,所想做的,所敢做的,只有通过葫芦丝吹奏出来。李春华老师《打跳欢歌》欢快的节奏,带动我的身体跳动起来,此刻音乐融入了我的血液。
音乐又来到了我的生活!
记得吴老师讲过一个笑话,很多年前接待过一个军区来的领导,正好有个世界级的乐团在广州演出。吴老师就问领导要不要去听,机会难得。领导想想之前没听过,就去听听吧,长长见识。吴老师便搞了两张不菲的票,带了领导去听音乐会。因为是高级乐团,现场要求都比较高,进去之后几个小时结束后才能出来,还要保持安静,能去听那种音乐会的都是情趣高雅的。音乐会开始之后不久,领导就坐不住了,不过还是忍着,忍不住了就满脸愁容地问:“老吴啊,今天就这么整啊?”“是啊,就这么整啊,”吴老师回答。可能用文字讲述就不搞笑了。
这位领导可能不懂音乐,但是对于音乐,是无所谓懂与不懂的。
学张笑老师的《阿月出嫁》的时候,吴老师对其评价很高。其描述了女孩阿月出嫁的心理变化,从在娘家待嫁前的小兴奋小激动,到出嫁时内心的不舍,在轿子上因觉以后不能常常见娘家人而哭泣;再到婚宴上,大家觥筹交错,唱歌跳舞的欢乐,最后婚后的平静生活。很长一段时间,我没懂。直到我结婚,接亲回家的路上,妻子无端的哭泣,那一刻,我找到感觉了,正好是符合《阿月出嫁》的心境。后来,我再吹轿子上那一段时,心里总有莫名的感伤。
音乐就是要用你心里的东西去跟它碰撞,也许你会得到忧伤、欢快,但是更多的是给予你心灵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