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和负责HR的小伙伴聊天。问他,面试时应聘者的哪句话最容易导致面试失败。
他说,是“虽然我不会……,但我一定会努力学习!”
我说,这句话没毛病啊,为什么?
他说,语法没毛病,心态有毛病。
凡能说这句话的人,大多数对自己的能力没有自信,可能简历中或多或少有水分。你想想,公司是盈利机构,需要的是符合要求的成熟人才,公司指望新人的加入能够为公司带来价值和效益,而你,却说自己是来学习的,这一点就与公司的目的相背。
要记住,公司不是教育机构,也不是慈善组织。
你所有的教育和能力培养都应该在学校或培训机构里完成,那些是需要你付出大笔的金钱和时间、精力的。现在,你对公司说,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就好像是在要求:请付给我薪水,并且教给我知识。
有这么好的事吗?
02
HR承认,现实中,新人总有一个适应期。
即使他原来从事的工作与应聘的岗位再相近、甚至相同,但是总会因为行业、区域、管理等不同,会有部分的差别。
有的公司会为新人制定合适的试用期或见习期,有的还会体贴地安排前辈“传、帮、带”。但是,作为一个以获得高利润为目的的商业性组织,他是完全没这个义务的,这个义务,他随时可能叫停。
应聘一份工作,首先要想到的不是“我能得到什么”“我要得到什么”,应该把公司的需求放在首位考虑,“我会为对方带来什么”。
当你的工作为公司带来实际效果时,不用你提,公司自然会给予你相应的待遇。
应聘一份工作,从生手到熟手的转换,最终是完成了应聘者和公司之间“双赢”的一个合作过程。
HR给我讲了一个真实的小故事。
他之前招入过一个新人,面试时,他已经看出对方的简历有水分,心虚。但因为当时需求很急,就通过了。
这个新人在工作中确实出现了许多不足,经常有人抱怨“他怎么什么都不懂”。
新人呢,也是一直在“努力学习”,他知道自己的不足,也了解自己在领导和同事们心中的印象,加班加点,钻研业务,向前辈请教、研读案例、报网络课程,试用期未满,就顺利上手,加上工作勤恳任劳任怨,用领导的话来说就是“比老人还好用”。
这也是一个来公司学习的例子。为什么明明知道他的情况,当时仍招录呢?
HR说,一是当时岗位急需,二是他并没有抱着“一定会努力学习”的态度来应聘。
HR说,这中间有着细微的差别。应聘时说出这句话的人,心态上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们会在工作出现问题时以此为借口“我就是不懂嘛!”“我已经说了,我会好好学习的!”
如果我们明知如此仍招录,就是认可了把公司当成培训机构。
而面试时不说这句话的人,心态端正,知道自己的不足,也明白公司没有义务培养他,他会自己暗地里使劲儿,出了问题会自己想办法解决,他唯一的目的就是成为简历上写的符合要求的那个人。
我问HR,有没有可能,因为这句话被你Pass掉的人里面其实也有真材实学者呢?
他答,不排除。但是他观察过,出问题的是大概率事件。
所以,除非公司岗位紧缺,否则,他不会因为有这个可能性就让持有这种心态的人通过。
时间充裕时,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过一个。
毕竟,招进来的人不合格,不仅是自己工作失职,也是在给别人、给公司添麻烦。
03
有时职场就是这么残酷。
即使你有一身的本事,因为一个小小的细节可能就毁于一旦。
看看现实,当前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仍然较大。
从教育部获悉,预计2018届毕业生人数预计820万,加上海外留学归国人员,还有去产能行业职工安置和新增农民工就业问题,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那么,作为应聘者,更应该重视每一次面试的机会,不要因为一句话丢掉一份工作,那可太冤了。
我再讲一个真实故事。
朋友小金,以前在老牌国企做行政,国企改制,减员增效,她应聘一家公司的行政人员。
虽然招聘岗位上的工作职责大同小异,但是对方要求要有专业性,最好具备相关资格证书。
小金,第一次面试,就说了上面那句话“我一定会珍惜这个机会,好好学习的。”
HR直接说,对不起,我们付给你薪水是请你来工作的,不是来学习的。等你具备了相应的专业资格再来应聘吧。
小姑娘从来没有被这样拒绝过,面红耳赤出了公司大门。当天就报了一个培训班,三个月后取得了国家认可的专业资格证书。
之后,应聘了另一家公司的行政主管,参加面试的十几人中,只有她一人拿出了国家专业资格证书,顺利通过。
小金说,被前一家公司拒绝时觉得他们不尽人情,但自己入职后的经历告诉她,从公司角度讲,对方的要求是合理的,完全没错——公司没有义务付你薪水,还培养你,这些是你自己的事。
而且,她现在转岗到人事主管后,也是这样招聘的。必须首先保证公司的利益。
她告诫所有的应聘朋友一句话,你的学习应该在学校或培训机构里完成,当你投出一份简历时,你就被认可成一个完全符合要求的成熟型人才。
面试时,要多讲“自己的加入会为公司带来什么利益和好处”,不要因为一句不合适的话,糊里糊涂丢掉一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