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气很好,阳光明媚,万里晴空,加上又是元旦,心情比较好,就出去吃了顿大份饺子,吃得非常饱,晒着太阳,全身暖洋洋的,十分舒服。我比较容易满足,一顿饺子,一顿加蛋加肉的炒粉就能让我很开心了。
回来时路过水果摊,看着精包装的草莓和车厘子,刚吃了饺子有些油腻,就忍不住嘴馋想要奢侈一把,一问价格,很贵,没舍得买车厘子,就挑了十个大些的草莓,19元,还是有点心疼。看着新鲜的大个草莓,我也不管这么多了,我让店员就地帮我洗干净,边走边吃起来。
狼吞虎咽,三下五除二的功夫,还没走几步,草莓就被我吃完了,我习惯性的算了一下账,今天吃饺子28+草莓19……二十来分钟一顿饭吃了47元,说实话不多,但我又想起前阵子火的那句话:买排骨吃它不香吗?心里又开始谴责自己乱花钱起来。
由于海宁最近说起让我多及时行乐,做个有趣的人,别光顾着埋头苦干,忘了那些仪式感与消费乐趣。我一边走一边思考这类问题,我自问自答了起来,是我消费不起吗?亦或者是我消费观不对?……
边走边想的正好走到办公室楼下,一个穿着清洁制服的啊姨正在拉着大件折叠好的纸皮,我前段时间正好将新办公室的包装纸皮卖给她,足足100斤,我是她的大客,她对我印象很深,一眼就记得我,向我打了个招呼,我便上前聊几句,看着她吃力的拉着大件的沉重纸皮,我好奇的问这里卖了得多少?她回答这里有150斤,她收集了三天,得60元。她很开心,笑得和阳光一样灿烂……
我突然想,一顿饭吃了她接近三天的收入,真奢侈…她拉纸皮这一幕,让我回想起来以前自己也有过捡废品卖的经历。
那是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由于父母开店铺,家里孩子又多,所以无暇顾及,吃饭,洗衣服,上学都是自己一个人对付,好在学校离得不远,走路也方便。就是零花钱少,只盼着母亲晚上回家时能在她的自行车菜篮里发现有水果,母亲非常爱我们,总是能隔三差五的带水果回来,印象里很多都是已经坏了一半的,但还能吃,冰箱里最多的是黄瓜,因为又便宜又能当水果。
小孩子都爱零食,要说谁最懂孩子爱什么,我觉得应该是校门口那几个小摊贩,甚至他们记得每一个孩子的口味,特别是那个卖牛杂的大婶,还可以给赊账,一毛,五毛的赊,五元封顶……
为了能偶尔奢侈的吃几回牛杂,那时候的我可谓煞费苦心,骗妈妈说要买作业本,多要五毛,卖笔多要两毛。但这类小伎俩不搞经常用,毕竟作业本没用完又不能老买。
我们生活的小城市人口大都是以前居住在农村里的人经过努力工作,拖家带口把一家人安顿在这里,脱离了在农村当农民的命运。所以我很佩服父母的能力与胆识,觉得至今我的境界与能力尚且不如当年的他们。
由于邻居大多情况与我们家类似,孩子们遇到的问题也大概一致,为了解决零食问题,孩子们各显其能,有的捡废铜,有的捡废铁,有的去帮家人干活赚点,我家开机械修理铺的,都是技术活,我帮不了什么,就加入捡废铁大军。
家离铁路近,铁路沿线两边都是开发区,有很多的基础建设和新办公楼搭建,是捡废铜烂铁的天堂。周六早上,我拿着从录音机喇叭扣下来的大磁铁,拎着蛇皮袋就出门,忙活一天,能换1~2元,有时候运气好,能到3元。
收费站的老板也比较坑,给的价格不是比大人少,就是缺斤少两,但我们也不在乎,因为觉得反正有钱得,够吃几顿牛杂就满足了。
回想起这些,心里不禁感叹,以前的幸福只需要几顿牛杂就可以获得,现在却开始穿着几万元一身的衣服,开着几十万的车,住着百万的房子里开始学习了生活的那些仪式感,去学着上流社会的饮食优雅动作,过着西方圣诞节,是我们社会变太好了,还是我们变得不满足了,父亲经常告诫我:勤俭持家,方能成人。在这个捡到金子都不见得开心的时代里,又有多少能看透,能做到?
捡铁的日子其实还在,只是我们都把自己当成了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