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注意到他,是在军训时。
他穿着一身迷彩服,混迹于各个连队之中。从早到晚,风雨无阻······
设若只是平常训练,我们定然不会对他特别关注。
可是我们渐渐发现,他与教官谈话,教官并不怎么搭理他;他说话很孩子气,还常常一个人傻笑着自言自语;他时常跟在各个连队后面,踢着并不规范的正步……
他的脑筋,似乎,并不十分正常?
我们原以为,他是趁着军训热闹来操场玩玩,军训结束,他也就离开了。可是军训结束后,他依然出现在我们的校园中,那么自然而然,好像他原本就是校园的一部分似的。
你可能会在花园中听见他唱红歌,在国旗下看见他跟着国旗护卫队踢正步,在路口看见他摆几双袜子、几副手套,坐在那“卖东西”,在林荫路上看见他骑着单车哼着小曲儿从你身旁经过……然而不论他以怎样的方式出现,身上都穿着迷彩服。
他在校园出现得越频繁越自然,我们对他就越好奇。
直到前些天,我们才从一位大三师姐的口中得知了他的故事。
他的故事出奇得简单,似乎就是为了验证我们某些设想似的。
他是我们学校一位后勤工作人员的儿子,当初一心想要报考军校,可是由于成绩不达标,便一直复读,复读很多次都没有成功,最后承受不住压力,精神失常了。
最初得知这件事,我感慨万千。
值得吗?为了遥不可及的梦想搭上自己的后半生,何必呢?此路不通何不另寻他路?
他真傻啊,如果是我,我定然不会将自己弄得如此狼狈不堪。
可是,每当我再次看着他穿着迷彩服,踢着正步,唱着红歌那笨拙的样子,脑海中浮现的总是这样一句话:爱到痴迷。
是怎样的热爱与执着,才让他纵使神志不清,却依然不愿放弃自己的梦想呢?他的梦想真的就值得他为之做到这样的程度吗?
而我们呢,我们又可以为我们的梦想做到什么样的程度?
有人说:“人要学会随机应变,懂得适当调整自己的方向,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
诚然,这话不假,也值得奉行。可是任何事业想要成功,都必先经历磨难与痛苦。当我们以“我不适合”“我不擅长”为理由放弃我们的事业,放弃我们的梦想时,我们可曾想过自己是真的不适合,真的不行,还是因为经受不了那么多磨难与痛苦,为了让自己心安理得地放弃而找寻的借口?我们是否有我们自己放弃的标准?
记得曾经看“开讲啦”有关俞敏洪的那一期节目,在俞敏洪讲述完他是如何通过努力奋斗,不断复读考上了北大,又在怎样的际遇下创办了新东方时,一个女生向他提问道:
“您高考考了好几次,最后是成功了,可是成功无法复制,您不怕误导年轻人吗?有的时候,一个人他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当你发现一件事情不适合你做时,那你何不放弃,然后去试一条新的路呢?”
他的回答是:“你说得非常对,所以你应该记住我的第二个故事,就是我后来放弃了美国留学的故事。因为我觉得美国留学在那个时候,已经不再是我可以坚持下去的梦想。”
“那些撞了南墙还不回头的人,我觉得这不是一种人生态度。但是当前面某个目标是你通过自己努力能够够得着的时候,而且这个目标就是你想要的,那么就应该努力。”
我认为,在这个女生问及这个问题之前,她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在俞敏洪讲述他高考经历时,他提到了他参加过三次高考,每一次都有进步,最后一次考上了北大。可是因为家里条件很差,他的母亲在他第三年备战高考时就提出这是他的最后一次机会,如果不成功,他就必须放弃,而他也同意了。
首先,他知道自己有能力通过高考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为每一次复读他都有进步;其次,他并没有抱着一条路走到黑的想法走下去,他给自己设了限,在自己可承受的限度里尽最大的努力。
再看他后来放弃去美国留学的故事,说明他能认清现实,明白自己适合做什么,能做什么,并为之努力奋斗。所以最后他留在了中国,创造了新东方。
因此,当我们选择我们的梦想时,在做出选择前就应该考虑清楚:自己选择的梦想是否适合自己?自己有没有能力去实现它?有没有决心为实现它排除万难,艰苦奋斗?
但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再多问问自己:
“我能为我的梦想做到什么程度?
要到怎样的地步我才能选择放弃?
我给自己做好这件事的期限或极限是什么?”
只有回答好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在面临暂时的困境时,意识到,这不是我的极限,我还可以继续奋斗下去,然后找回信心,坚定方向,勇敢前行,而不是认为自己就不是做这件事的料或不适合这个工作而轻言放弃。
我们才能在自己到达极限,觉得已经撑不下去的时候,认真思考自己是否能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然后对自己的方向做出适当的调整,不让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驶入绝地。
你能做到怎样的程度,这取决于你的心有多大,梦有多远。成功没有捷径,你想要的满天星辰,从来就只有一步一步的累积足以摘取!
仓鼠说│原创作品
文:笨笨鼠
图:仓鼠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