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读小说的时候,如果看到一大段写景的文字,你会怎么办?我通常会直接跳过去。
因为根据我的经验,这些详细的描写景物的文字,并不能在我的脑海中留下美好的印象。它堆积出风景的内容、颜色,可独独没有感觉。
但在中国古诗词里,写景的诗句,是一幅幅优雅的写意画。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我第一次读到这句诗的时候,我的脑海中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个人独自站立在小桥之上,清风吹来,吹满了他的衣袖。在他回去之后,树林中升起了一弯新月。又岂止只有画面么?这个“独”字,即便并没有什么恼人的心事,也会莫名其妙地,被勾起了淡淡的愁绪。类似的还有一句诗:“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我想,在农村呆过的人,可能会更加了解这句话。农村的夜晚没有城市的灯火阑珊,有的是明亮的月光如水般的倾泻,漫溯了整个山村的田野。而能在晚上,走出家门,去看看夜色的人,心中不是有着愁闷,便是有着诗情画意吧。中国的古诗词,景中有情。而由于字数的限制,所以需要炼字;每首诗都仿佛命中注定似的,有着代替不了的字。
又譬如那首脍炙人口的元曲《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藤、树、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马;还有那个骑马的人,是这幅写意的骨架。而一个“枯”,一个“老”,一个“昏”,一个“瘦”,一波一波,直至推出了“断肠人”。而这“断肠人”,便是这幅写意的灵魂。人在天涯的愁绪,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这种淋漓尽致让我觉得,它仿佛是有着一种一泻千里的肆意;但其实,它是优雅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它们都描写了边塞的风景,那种经历过战争的人,心中的荒凉无疑是非常深刻的,但它在古诗词里,却显得很含蓄。它并不直接告诉你那种忧愁是什么模样,它只让你感觉到一点点……如果你能循着这一点点线索,了解了当时的时代,作者的生平,你会发现它原来如此深重。
优雅的写意,是我眼中的古诗词。古诗词里的风景,唤起了一种忧伤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