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三岁半以后,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了,有了明确的好恶,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都表现得很有主见。尤其是遇到喜欢的东西,更是会鲜明地表达出来。一起去逛超市,走到玩具区,他就会不停地喊着:“妈妈,我要这个!妈妈,我要那个!妈妈,你快给我买!”
不少育儿书籍里都提到,对于孩子的要求,父母不能有求必应。如果孩子要什么,父母就马上给什么,这样容易使孩子养成急躁、没有耐心、不懂珍惜和感恩的坏习惯。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不但容易受到挫折,更会过得不开心。
所以,我决定开始培养他学会等待的习惯。只是,“等待”这个词,并不像吃饭、睡觉、看书那样,有具体的动作对象可以感知。很多时候,我们提到“等待”,可能仅仅是推迟愿望实现的期限。那么,如何让他理解“等待”的含义呢?
幸好,我还有绘本这个好帮手,最近读到的这本《等到月圆的时候》,简直是绝佳的学习等待的教材!
和之前那本《小鸟的葬礼》一样,《等到月圆的时候》也是美国著名绘本作者玛格丽特·怀兹·布朗的作品。作为美国图画书界的先驱性人物,玛格丽特•怀兹•布朗可谓是最懂孩子的绘本作家,她仿佛拥有一种独特能力,能够透过儿童的眼睛去看世界,擅长用精简、游戏性、有韵律的文字来讲故事。
玛格丽特•怀兹•布朗的一生只有短短的42年,却创作出了超过一百本童书,每一本都在全球畅销不衰,曾四次获得凯迪克大奖(美国最具权威的绘本奖)。即使你不熟悉她的名字,我相信,你家的绘本架上一定有她的作品,比如《晚安,月亮》、《逃家小兔》。
而这本书的插画则出自享誉全球的插画大师伽斯•威廉斯。他的第一部插画作品是E.B.怀特的《精灵鼠小弟》,其他诸如《夏洛的网》、《时代广场的蟋蟀》、《桥下一家人》等著名绘本插画,也是出自他之手。伽斯•威廉斯和玛格丽特•怀兹•布朗合作了超过十部作品,这本《等到月圆的时候》是双方合作的第二部。
《等到月圆的时候》讲述了一个非常温馨的故事。一只小浣熊和妈妈生活在一株栗子树下,因为太小,妈妈只允许他白天出来活动。
从来没有见过夜晚的小浣熊想要到外面的林子里看看夜晚。这是他第一次对妈妈提出请求。妈妈回答说:
“要等一等。等到月圆的时候。”
于是,小浣熊就在温暖的家里等待着。
虽然呆在家里,小浣熊却能听见外面世界里的各种声响,夜晚刷刷响的风、被风吹得吱呀吱呀的树枝、从窝里跌落的小鸟还有呜呜叫的猫头鹰。
于是,他第二次跟妈妈说想去认识一下猫头鹰。妈妈第二次的回答仍然是:
“要等一等。等到月圆的时候。”
不过,这一次,妈妈还解释说:“现在外面太黑了。”虽然不懂妈妈话里的意思,可是小浣熊并没有坚持,他听从了妈妈的话,继续呆在家里和毛线球玩耍。
第二天晚上,妈妈回来晚了。小浣熊听着外面的声音,自己琢磨了许久。等到妈妈一进屋,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今晚有多黑?”原来,他把妈妈的话都记到心里了。这天晚上,夜空中有一弯新月,可是妈妈还是不让小浣熊出门,她坚持说要“等到月圆的时候”。
时间一天天溜走,小浣熊也静静地长大了,长得胖嘟嘟圆溜溜。这天晚上,他问从外面回来的妈妈——“今晚的月亮有多大?”原来,他还记得之前那弯月牙儿。妈妈说,已经有半个月亮了,像浣熊的一只耳朵那么大。只是,小浣熊仍然不被允许出门看看。
长大的小浣熊不像小时候那么容易被说服了,于是妈妈给他唱了一首浣熊的歌,歌里唱的就是夜晚和月亮。原来,月圆之夜会发生这么多奇妙的事情啊。
现在的小浣熊已经变成了一个“问题宝宝”,他问妈妈:“所有人晚上都睡觉吗?”妈妈说,“不是所有人。那些热爱夜晚的生灵就不睡觉。”于是,小浣熊更加期待月圆的时候了。
后来,妈妈又给他唱了一首歌,歌里的月亮有时会背转身去,有时会变得又细又弯,有时会变成红月,但是,最后都会变成明亮的圆月……
终于有一天,妈妈的解释和阻拦再也无法说服小浣熊了。他手提一根棒球棍,像个大孩子那样站在妈妈面前,努力装作一副成熟的样子,问妈妈:“现在我可以出去了吗?去到外面的树林里,看夜晚?”
这一次,妈妈终于答应了。因为——
“月亮已经圆了。”
在妈妈的欣慰的目光中,小浣熊抱着棒球棍和棒球开开心心地踏上了台阶,迎接他的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真的如妈妈的歌里那样美好吗?
走出家门,小浣熊惊呆了,原来,这就是“月圆的时候”啊!
圆圆的月亮高挂在夜空中,如硕大的银盘一般,洒下银白明亮的月光。兔子们在夜色中蹦跳玩耍却不会撞到彼此。月光下,远处紫色的花朵也清晰可见,整个世界都变得温柔而美好。
如果你和我一样,从第一页开始翻阅到最后一页,也一定会被这一页的画面所打动。无论是明亮的圆月、高大翠绿的树木,还是活泼可爱的小兔子们、慈祥温柔的兔妈妈和浣熊妈妈,这个夜晚是如此的温柔而美好,值得小浣熊付出无数个夜晚的耐心等待。
除了整个故事,这部绘本打动我的还有以下三点:
1.重复语言的力量
书中反复出现“等到月圆的时候”,这句话也是书名,它在全书中一共出现了13次。经常阅读绘本的人就会发现,很多优秀的绘本在语言文字的编排上都有不少的重复,有的绘本甚至在故事表达的结构上也存在复述性。不明白的人会觉得,这样的绘本完全是在凑字数,简直就是无聊,甚至毫无意义。
实际上,这种重复语言对于生理和心理都尚未成熟的孩子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孩子的最大特点就是好奇,他们喜欢去探索未知,更需要不断的重复来加强自己对外界的认知,这种重复还能够促进他们的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等到月圆的时候”在书中的每一次出现,都对故事的情节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正是在不断的重复中,月亮一点一点升高、变大,小浣熊也一点一点长大了。当重复戛然而止时,月亮圆了,小浣熊终于可以出门了。
2.最好的教育是温柔而坚定的
北美浣熊是一种孤独的动物,只有在繁殖期,公熊和母熊才会居住在一起。而小浣熊是由母熊独自哺育的。这一点,在绘本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书里的浣熊妈妈始终都在忙碌着,做饭、洗衣、熨烫衣物、缝纫,或是外出觅食。无论手里有什么活儿在干,她的脸上始终挂着温柔的笑容。每一次,小浣熊第一次提出要去外面看看,浣熊妈妈都会坚定地拒绝,并温柔地解释和安慰。
一次又一次,小浣熊的问题越来越多,她的解释也越来越长,但她却从来没有不耐烦过。并且,每一次她都是从小浣熊的角度出发理解他的需求,再用他能够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所以,尽管被拒绝了很多次,却并没有给小浣熊带来不愉快的记忆。
这样的教育方式,才是真正的“温柔而坚定”。
3.精美插画暗藏玄机
纵观整个绘本,除了开篇和结尾,其余的插图皆以灰色为主色调,点缀以少量棕色。结尾那张“月圆图”我们都看过了,开篇的图是什么呢?就是这张,浣熊妈妈在夜里匆匆赶回家的画面。
从图中可以看到,浣熊妈妈用披肩和头巾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正急急忙忙往家赶,四周刮起了大风,不止大树被刮弯了,连猫头鹰都要被刮飞起来了。可见这外面真是天寒地冻啊。再加上此时是新月,四周一片黑暗,谁知道树林里和草丛后面躲着什么危险的天敌呢?难怪浣熊妈妈不允许小浣熊此时出门啊。
而在书中,新月那天夜里,浣熊妈妈回家比平时晚了,或许就是在外面遇到了什么危险耽搁了呢?不过,她只字不提外面的危险,只是在小浣熊提出要看看新月时,没有像平时那样说“要等一等”,而是斩钉截铁地说“你必须等”。
此外,对比最后一张月圆图上个,兔妈妈和浣熊妈妈的穿着也可以发现,他们所居住的地方确实是非常寒冷的。
而且,插图颜色的变化也传递着一种情绪的变化。对小浣熊而言,呆在家里已经毫无趣味可言,就像插画颜色一般单调无聊;直到他走出家门,整个世界才变得五彩斑斓起来。
而对浣熊妈妈而言,外面的世界虽然美好却也暗藏危险;家中的生活虽然单调却能保护孩子的安全。想要既让孩子感受到世间的美好,又不至于陷入危险,就只有——
等到月圆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