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减少、原材料涨价、零部件断供……最近一个多月来,新能源车行业各种负面消息不断,甚至连新势力“蔚小理”的领头羊蔚来,也公开宣布“停产”。而就在国内新能源车企“哀嚎遍野”时,特斯拉发布了本年度第一季财报,完全可以用亮眼来形容。
同样是受到疫情、芯片、供应链以及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一季度的特斯拉,总收入依旧同比增长81%,达到187.56亿美元;总毛利54.60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7%,毛利率更是达到29.1%。
01
卖一辆车净赚7万 黄牛都眼馋了
比营收、总毛利这两个指标更疯狂的是,特斯拉汽车毛利率一季度达到32.9%!这意味着,特斯拉每卖出一辆车就能净赚1.07万美元(约7万人民币),要知道特斯拉单车均价也不过5.62万美元(约36万人民币)。
在汽车业务带动下,特斯拉营业利润翻了5倍、达到36.03亿美元。这个业绩实在是太炸了,放眼望去,特斯拉一季度成绩单唯一出现下滑的可能只有债务。由此,特斯拉获得更强的定价权,接连上调单车售价,甚至还吸引来不少黄牛入局倒卖特斯拉订单。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作为国内新能源车企的领头羊,比亚迪的单车利润在千元左右,不及特斯拉的十分之一;蔚来2021年全年营收361.4亿元,不及特斯拉单季营收的三分之一。
02
交付量增加背后 是平台的成熟
对于如此亮眼的财务表现,特斯拉将其归功于汽车交付量的增加,以及平均销售价格上涨。数据显示,特斯拉一季度的汽车交付量为310048辆,超过“蔚小理”三家去年全年的销量总和。售价方面,各个型号版本都呈现出不同的涨幅,甚至还成为了一些黄牛的“理财产品”。
实际上,这些也都是表面原因。不然的话,去年的“蔚小理”明明交付量增加,为何财务上都是亏损?更深层分析的解释是,特斯拉经过多年的沉淀,新能源车业务越发成熟,大大压缩了单车产销成本。
什么叫业务成熟?很简单,产品成熟、供应链成熟、商业路径成熟。这里以Model 3和Model Y为例,这两款车型是特斯拉的主力产品,也是同一平台生产的。
平台是早已搭建好的,研发和固定资产成本几乎不变,而且诞生的产品越多,在每一辆车上的摊销就越少,边际成本也越低,单车成本自然也会越低。与此同时,还会带动物料、生产流程、人力培训的简化,也能削减成本。这也就同时解释了,为何特斯拉单车利润率能达到那么高。
再进一步讲,在全世界所有车企中,唯一比特斯拉赚钱能力更强的车企,是豪车品牌法拉利,单车利润超过了10万美元。尽管法拉利去年仅售出11155辆车,可因为主打的几款车型均获得大卖,其年营业利润也达到了11.8亿美元。
同理,国内新势力蔚小理之所以财务方面逊色许多,表面看是销售量的差距,本质上还是研发投入比例大、供应、生产业务不成熟、库存周期长等原因。
03
提高同平台车型产销能力 量变带动质变
在生产端,汽车作为长周期、重资产的行业,生产研发需要持续重金投入。但在当前市场条件下,新车企短期内其实依然难以盈利。有行业人士称,如果没有足够的产品线和销量,车企
从这个角度讲,现在的“蔚小理”有点像2015年的特斯拉。那一年,特斯拉全球销量只有5万辆出头,而且全靠溢价更高的Model S和Model X撑着。同样是在那段时间,特斯拉也天天被投资者质问何时才能亏转赢。不过他们也替特斯拉找了个理由——电池供应成本吃掉了所有利润。
可以看出,相比研发投入过高,“蔚小理”面临更大的问题是,产销能力限制了单车摊销成本,进而影响到单车利润率。绷着高端,产销量走不起来,是没有出路的。其中最首要的是,必须整合资源,专注最赚钱的细分市场,让生产、销售体系保持着更高效的运转,提高同平台车型的产销量。
2022年开年,新能源车行业就碰到了原材料成本走高,芯片短缺涨价等各种绊脚石,但新能源车行业趋势不会变。
量变带动质变,这是特斯拉已经走过、蔚小理正在走过的一条路。但时间的天平已倾斜到特斯拉一方,如何保证财务运转的前提下扩大产能和销量,是对国内新势力车企的关键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