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下,课堂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教学,就要追求品质,其要义:一是原点性,为学生成长与发展服务;二是发展性,聚焦人的核心素养的提升。
首先,提升教学的生活品质。人本意识和生命意识,要求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生存状态,提升学生个体的生命价值。
人之所以为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人能过上精神生活。教育的本质是什么?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精神的承领,是对生命内涵的领悟,教育是属于人之为人的活动。本真的教育要求关照人的精神生活,进而提升人的生命价值,除了授人以生存的手段与技能,使人把握物质世界外,它还要引导人获得生存的意义与价值,使人建构自己的意义世界。
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是学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当下以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因此,课堂教学要提升学生个体现有的生命质量。正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他主张“关于生活”、“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教育,要求通过教育来提高落后的生活和不合理的生活,克服无序的生活,个体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的生活是“天天加增的,是高尚的生活,完全的生活,精神上的生活,永久继续的生活”。
教学是当下的生活,从生命意义上来把握教学,就要将教学视为学生的生活过程和生命形式,从而使课堂教学凸现人的地位,展现人的生命价值。
教师几十年的课堂教学生涯也是其精神生命的主体,道德的教学一定是让教师在课堂上持续生长、发展并实现其人生价值。
归还教学的内在价值,追寻对教师和学生有意义的教学,就是每一个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享受尊严与幸福。
其次,提升教学的创造品质。有品质的教学一定是创造着的教学,让教学变成研究。教师的研究不是指向新理论的生成或新规律的发现,而是立足解决自己面临的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发现问题,确认问题的存在,然后制定研究计划,实施一系列研究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实践活动渗入研究活动成分,通过研究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再次,提升教学的关系品质。生活世界不仅是“人的自我生成之域”,也是一个“关系世界”。关系世界是一个以“我——你”关系为基础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之间的关系,即“交互主体性”或“主体间”关系。课堂教学是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是教师和学生生活于其中的预设的背景,要求把教师和学生看成是存在于生活世界中的不同主体,把课堂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的交往行为,师生之间是主体间的关系,是平等、民主、对话的关系,教学活动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
最能体现这种教学关系的是对话。对话不仅是一种教学平等、教学民主的追求,也是一种教学认识方式。
学生不是空洞地进入课堂对话情境的,他们总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学力)为生长点,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不断滋生出新的知识和经验(教育下的增长)。此时,需要教师通过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共同确立一定数量的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创设平等自由、互相合作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通过持续的概括、分析、推论、假设等思维活动,主动构建知识的意义。提问应该是师生、生生交流的过程,应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回忆与建构并与学生共同完成对知识的探索的过程,问题解决也就意味着意义的建构。
教师也正是在学生的质疑、与学生的讨论、向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得发展的。(18.3.9《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