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乐中年》上映于1949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
原来70年前就已经有人说过,体罚孩子已经过时了,孩子的人格同样是值得尊重。
原来70年前就有人提出过女人不应该被婚姻束缚而应该拥有自己的事业。
原来70年前就有人意识到中老年人也有自由恋爱的权利,有为社会创造性价值的权利。
原来70年前就已经有人说过,比起提前忧虑死后的事情,不如先想想该怎么好好活着。
影片所探讨的教育观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亲子观,以及生命意义的实现等问题,事到如今依旧常见。在主人公绍常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父母的一生,大半辈子都是为了孩子而活,为了让孩子生活的更好,他放弃个人幸福,为孩子做出各种妥协和牺牲,然而辛苦操劳了大半辈子,才猛然惊醒自己,竟从来没有为自己而活过。尽管孩子们长大后给予了他最好的物质享受,可精神却无比空虚。
比起绍常的善良和隐忍,儿子建中则是走上了另一个极端,长大后的他被社会逐渐驯化成了一个眼中只有利益的工具。
成了一个彻彻底底活在套子里的人,做什么事情之前他都要先考虑别人会怎么看。不让父亲出去工作,是怕别人说他不孝。父亲大寿大摆宴席是为了给外人看,和社交名利场。极力阻挠父亲再婚,也是害怕别人知道面子受不住。似乎他人生全部的意义就是为了让别人满意,但他却从未想过自己内心真正希望的生活是怎样的。
然而敏华,则是新时代思想先进者的代表,她从不在意他人的目光,而是更在意自己内心的感受,她不觉得年龄是束缚人的枷锁。
事实上,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不应该只有长度来决定,如果心态悲观精神麻木,没有任何个人追求,只是为了顺应社会主流价值观而活,就算是活了100岁,也不过是把一年的时间重复了100次而已。
而如果能在有限的不断拓宽人生的广度和深度,探求更多人生的可能性,努力遵循内心而活,那这样的人生哪怕只有短短一瞬,也足以算得上永恒了,不论什么年纪,当下便是最好的年纪,与其为了取悦他人而活,不如先学着取悦自己。
(活在当下,摘录)